1923年的一個秋夜,我即將與帕斯卡發(fā)生關聯(lián)。當時,我快滿15歲。我并不知道那一年恰巧是這位思想家誕生300周年紀念。我也沒料到,他會在我的人格發(fā)展上扮演關鍵角色。我會是今天這副模樣,一個偶爾舉止有些怪異的人,部分原因得歸功于他。要闡述生命中這個重要經驗,自然得提到帕斯卡思想的第一個范疇,也就是物質的范疇,以及人心中高漲的覬覦之情。
那個時候的我,正值年少輕狂的發(fā)育期,四肢不斷抽長,臉上長滿了痘痘,一頭亂發(fā),噘著嘴巴,一副已經看透一切的樣子。我對一切不滿,凡事都成為我批評的對象。我已經開始體驗到在我一生中透過各種不同方式不斷折磨我的感覺:感到自己老是氣憤揮拳,老是在撞墻,老是在各項事物上被迫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
我和家人住在布魯塞爾的一棟樓房里。一樓是母親的辦公室,她在父親過世后接管內衣工廠。二樓飯廳隔壁的房間則是我和弟弟做功課的地方。一天,我認為弟弟對我干擾太大,決定將書桌搬到三樓空間寬大的浴室窗戶旁邊,也因此躲過家庭老師露西小姐的控制。我無法忍受任何形式的監(jiān)督。生性懶惰的我(至今依然如此),經常偷看一些不入流的愛情小說。
我還有另外兩大消遣:一面大鏡子讓我可以盡情暢快地欣賞自己,我總是對自己長得不夠美麗深感懊惱。隔著窗戶,我還看到一位男孩的身影,他和我一樣,也是埋頭在教科書堆里。很不幸,他離我太遠,我沒法跟他打招呼。但他仍讓我開啟了一籮筐的奇思幻想:他英俊嗎?臉長什么樣子?他幾歲?叫什么?還有,他有過哪些奇特經歷?我的想象力不斷地、盡情地奔馳著。
我發(fā)出哀怨的嘆息,打開塞得鼓脹的書包,先抽出一本,哦,是法文翻譯成希臘文的練習!簡直無聊之極,晚一點再來弄吧。另外一本,是將《伊利亞特》(Iliad,也譯《木馬屠城記》)從希臘文翻譯成法文的作業(yè)——有趣多了。事實上,我運氣很好,治理學校的“馬利亞姐妹會”為女學生們開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課程。這在比利時堪稱創(chuàng)舉,因為那個時候,只有男生可以學習這門學科——盡管如此,上大學仍舊是男孩子擁有的特權。因此,我有許多年的時間接觸了像維吉爾(Virgil,公元前70年至前19年,古羅馬偉大詩人,曾寫作田園詩與巨著《伊利亞特》,但丁在《神曲》中以他為人類智慧的代表)、荷馬和柏拉圖這樣的天才,他們對于善與美的教導(也就是希臘文kaloskagathos,美的與好的人,亦即完美之人),是我每天的精神食糧。我喜歡遵照福列松老師要求的,用優(yōu)雅、嚴謹的法文來翻譯尤利西斯的冒險故事。我感覺這個練習促進了我智力和精神的發(fā)展。我有時會很有成就感,發(fā)現自己能將每個字詞忠實地翻譯出來,不因個人詮釋而改變、扭曲原意。當翻譯作業(yè)一完成,我從書包抽出第三本書。這會兒又是什么呢?有一頁文學作品要讀。希望不會太枯燥!
我打開中古世紀到現代文學選集的厚書,深呼吸一口氣后,開始讀起來:
人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柔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