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不丹最大的享受,就是有人服侍。
早上醒來就有roomservice,我可以在房間床上躺著喝茶、用早餐,洗完澡把衣服一丟,馬上有人拿去洗干凈、曬干燙平后,整整齊齊地放回我的房間。
剛開始很不習慣讓人伺候,常常心里抱著罪惡感,然而家家戶戶都有人服役,有男孩、女孩,大大小小的一屋子,有跑腿、開車、做飯、掃地、洗衣、帶孩子的,也有專門做女紅、紡織的,久而久之,就沒有選擇地接受了。更何況,這些孩子經常是笑瞇瞇地端茶給我,倒像是額外娛樂地偷偷參觀我這位只會說英文的外來客,鬧得我只有坦然接受。
最讓人意外的是,這些來自鄉(xiāng)村打雜的孩子竟大都是主人的遠房親戚。由于鄉(xiāng)下地方沒有節(jié)育觀念,孩子太多無力養(yǎng)育,便送到狀況較佳的親戚朋友處打雜。尤其是住在城里的親友經常會不斷地接受托養(yǎng),并只要供給食物與保暖的舊衣服就夠了。善心的主人甚至會送這些孩子上學,讓他們長大成人后有更好的就業(yè)機會返鄉(xiāng)照顧親人。
漾鐘是彩羚的表姐,漾鐘父母早逝,四姊妹都在彩羚家長大,受到與彩羚同樣的照顧,但仍須幫忙家務。在這里,不論家中是否有雜役,所有的人都要幫忙。因個性使然,也由于媽媽的縱容,彩羚算是比較懶惰的孩子,自稱對任何家務都一概“笨拙”。她的理由非常冠冕堂皇:“不是我不愿意進廚房,而是我父母很挑剔,只吃特定食物,我做的東西,他們無法下咽。”
漾鐘婚后,也同樣收養(yǎng)鄉(xiāng)下來的孩子,教導他們做家務分擔家事,同時也送他們上學。然而有些孩子只愿意打雜,害怕上學。漾鐘想盡辦法善待這些孩子,但就是有人要逃學。漾鐘的先生不愿讓這些孩子一輩子打雜,希望他們有較好的未來,但是無論好說歹說就是無法改變鄉(xiāng)村孩子單純的生活觀——做家事不需要學校里的知識!
婚后被伺候得養(yǎng)成惰性的漾鐘說:“我雖然選定自己洗衣服,但也很清楚知道自己在有人幫傭后變得懶惰了?!泵總€月給廚房小女孩500塊盧布零用錢,并幫她存在銀行的賬戶里。漾鐘頑皮地笑自己:“你知道嗎?她比我還有錢,因為除吃住不用錢外,所有生活必需品都是我提供。結果,我鬧窮時,反而還要向她借。在不丹,很少人給雜役薪水,只提供吃住,因為鄉(xiāng)下地方的食物較差,可是我和先生都希望她們有自己的未來,而不是一輩子把她們留在家里打雜?!?/p>
生活教育其實來自于日常瑣事,如果這些鄉(xiāng)間孩子能夠在城里獲得較好的生活常識,未嘗不是一種必要的教育,而打理庭廚若能帶來好手藝,亦可以成為很好的生活技能。漾鐘希望將來有能力成立孤兒院,收養(yǎng)被遺棄的孩子們,給予他們適當的教育,其中若有優(yōu)秀的孩子,則可以培養(yǎng)為有用之材,否則便教以謀生技能,有了一技之長便能自給自足。
漾鐘說:“以前工匠相當受重視,尤其是蓋房子的木匠師傅,因為不丹的傳統(tǒng)房舍大都是木造的,不論外觀或內部裝潢,樣樣需要許多木工。因此,在房子完工后的盛大慶典里,會特別設置師傅的主位,讓所有人致上禮敬,屋主的親友也在典禮上一一送他禮物。這是非常好的傳統(tǒng),可惜現在逐漸流失了……”
這些不領薪水的雜役,沒有資財,沒有煩惱,反倒是他們主人的憂慮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