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一旦變得自由、不執(zhí)著、不擔憂,也不特別關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解脫的。這種狀態(tài)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定點;你不集中焦點于任何議題或經(jīng)驗,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覺得"逍遙自在",便是處于解脫狀態(tài)。
自我解脫的過程可以從兩個息息相關及互補的觀點來解釋。第一個觀點將自悟的過程看成是一種自我實踐或本體(Essence)的發(fā)展,另一個觀點則將其視為一種解放或開悟的過程。你會強調哪個觀點,完全取決于你對自己的覺察,而你的覺察又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論點:本體或是人格,你的真實本質或是你所習得的身份認同。如果從本體的角度來看,自悟意味著了悟到自己的本質或發(fā)展出自己的本體。但如果從解脫的角度來看,所謂的開悟指的則是從人格之中徹底解放出來。
在我們的工作中,這兩種發(fā)展是同時并行的,它們其實是同一個過程。過去的靈修體系不是強調前者就是強調后者,以至于乍看之下它們似乎是相互矛盾的。有時矛盾會生起乃是因為名相所致。那些采取自悟之道的人往往會說:"你只要了悟自己,發(fā)展出內在的潛能就夠了。開悟這檔子事根本是不存在的。"而那些追求開悟和解脫的人則說:"什么是自我了悟?根本沒有一個自我可以被了悟!自我這個概念正是你必須去除的東西。"
我們的內在工作從未把這兩種觀點分開過。我們看待解脫主要是從本體的發(fā)展著眼的,不過現(xiàn)在我們要更進一步地探索解放或開悟這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