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不需要考慮生存的問題之后,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就成了極為重要的一個問題。很多人覺得困在每日生活的例行公事當中,生命的重要性受到了剝奪。有些人相信他們正在錯過生命,或是已經(jīng)錯過了生命。還有人覺得深受工作要求、養(yǎng)家糊口、金錢和生活狀況的約束。有些人深陷于極端的壓力中,有些人則覺得生活極度無趣。也有人迷失在瘋狂的行為當中,而有些人則陷入停滯不前的狀況。很多人向往金錢富足所帶來的自由和海闊天空,有些人雖然已經(jīng)享受到富足所帶來的相對自由,卻又發(fā)覺即便如此,他們的生活仍然了無意義。對于尋找真正的目的這件事,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的。但是,真正的或是主要的生命目的并不能在外在層次中求得。它和你所做的事無關,而是和你的本質有關,也就是說,和你的意識狀態(tài)有關。
因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了解:生命具有內在目的和外在目的。內在目的與你的本體有關,而且是最主要的。外在目的與你的作為有關,而且是次要的。雖然這本書談的主要是內在目的,在本章和下一章中,也會討論如何使你生命中外在和內在目的和諧一致的問題。然而,內在和外在是如此緊密地相連,你幾乎不可能只談一個而忽略另一個。
你的內在目的是覺醒,就是這么簡單。這個目的對地球上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因為它就是人類的目的。你的內在目的,是整體目的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所謂整體,包括了宇宙及其萌生中的智性。你的外在目的會隨時間而改變,也會因人而有很大的差異。找到你的內在目的,并且活出和它的一致性,是你成就外在目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它也是真正成功的基礎。當然,就算沒有這個一致性,你仍然可以經(jīng)由努力、奮斗、決心、下苦功或是投機取巧而有所成就。但是,在這些努力當中卻沒有喜悅可言,而且無可避免地會以某種形式的受苦作為結束。
覺醒
覺醒是意識的轉化,在其中,思想和覺知是分開的。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它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他們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對于那些少數(shù)經(jīng)歷到突然的、戲劇化的以及看似不可逆轉的覺醒經(jīng)驗的人來說,他們還是需要經(jīng)歷一個過程,好讓新的意識狀態(tài)逐漸流入并且轉化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然后整合進入生活當中。
當覺醒的時候,你不會再迷失在思想當中,而能體認到,其實你就是思想背后的覺知。自此,思想不再是那個自我服侍(self-serving)的自發(fā)活動,占有你并且控制你的生活。覺知取代了思想,思想無法再掌控你的生活,它成為覺知的仆人。覺知就是與宇宙智性(universal intelligence)有意識地聯(lián)結。另外一個說法就是臨在,有意識而無思想。
覺醒過程的開始要仰賴恩典的行動。你不能促使它發(fā)生,或是預先準備好迎接它或是累積功德來得到它。雖然我們的頭腦非常熱衷于此道,但是覺醒不是靠一個循序漸進的理性步驟可以達到的。你也毋須先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它可能先降臨在罪人身上,而不是圣者身上,不過這都不一定。這就是為什么耶穌會和各式各樣的人來往,不是只限于受尊敬的人。對于覺醒,你什么都不能做,無論你做什么,都可能會是小我試圖要把覺醒或者開悟加入它最有價值的收藏品行列,以便讓自己更加重要,并且更為壯大。你把覺醒這個概念,或是一個覺醒甚或開悟者的形象加到心智當中,然后試著活出那樣的形象,而忘卻了覺醒本身。想要活出一個你加諸在自己身上或是別人給你的形象,是非常不真實的生活,這也是另一種小我扮演的無意識角色。
既然無法“做”什么而達到覺醒,而且它不是已經(jīng)發(fā)生了就是還沒有發(fā)生,那么它怎么可能成為生活的主要目的呢?所謂的“目的”不就意味著你可以“做”什么嗎?
只有第一次的覺醒,第一次對“有意識而無思想”的一瞥,是需要恩典才能發(fā)生的,在你這里不需要任何作為。如果你覺得這本書無法理解或是了無意義,那么,你的覺醒就還沒有發(fā)生。然而,如果你的內在對本書產生了一些回應,如果你多少能體會一些其中的真理,就表示覺醒的過程已經(jīng)展開。這個過程一旦開始了,就不可逆轉,但是可能會被小我拖延。對某些人來說,光是讀這本書,就會啟動覺醒的過程。對其他人來說,這本書的功用就是幫助他們體認自己已經(jīng)開始覺醒的事實,并且強化、加速這個過程。本書的另外一個功用就是,當內在的小我試圖重新掌控并且阻礙覺知升起的時候,幫助人們辨識出來。對一些人來說,覺醒的發(fā)生是當他們突然覺察到自己的習慣性思維時,尤其是那些他們已經(jīng)認同了一輩子的持續(xù)性負面思想。突然間,他們心中會升起一種覺知,這種覺知能夠覺察到這些思想,但卻不是它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