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對治這個模式時,你必須一次又一次地觀察它的發(fā)生,并且要認清它并不是那么有效。通常人們是不會到這里來的,除非他們已經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方式無效。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策略都深信不疑,以為再過個幾年,他們的策略就會生效了。也許目前只是還沒碰到合適的人,合適的情境。如果能多賺一點錢,事情或許就會改善了。但是那些真正在觀察自己的人會很清楚地看到,這些模式根本無法使他們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來我們這里的就是這一類型的人。我并不是說參與我們工作坊的人都已經決定要體驗自己的坑洞了。不是的!起初人們來到這里其實是想找到更好的方法來補他們的洞。這才是當初大家來這里的目的,"我會找到更好的方法讓某人更愛我、我會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減肥、我會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做這個做那個"。漸漸地他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內在工作完全是另一回事。
人們要花很長的時間才會了解企圖補洞是無效的。即使你現(xiàn)在正在聽我說話,也是在企圖通過某種理解來補自己的洞。"如果我能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或許情況就會好些。"只有當你真的去體驗你的坑洞,也就是開始去感受你的空虛時,我說的話才能生效。假如你以言語或概念來填滿它,那么你還是在補洞。
人們時常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補洞。你可能會認為,"原來我只是在利用我的丈夫補我自己的洞。好,現(xiàn)在我決定接下來的兩個禮拜完全不跟他說話。"其實她就是在企圖以譴責先生的方式來填滿自己的洞。我們補洞的方式往往是非常狡猾的,"啊哈!我決定不找新工作了,我也不想再賺更多的錢了,因為那只是一種補洞的行為。而且他說過,賺再多的錢也沒用。"當你繼續(xù)填補其他的洞時,這些想法會一再地出現(xiàn)。
我想這個觀點會使我們對社會產生某種洞見:坑洞已經掌控了整個社會。大部分的時候社會都在企圖補洞。你以為廣告的作用是什么?它們正好可以補上你的洞。他們發(fā)現(xiàn)了某個特定的洞,并且能以最好的材料將它補起來。上乘的廣告公司是最善于補洞的,他們很快能看見他們的產品可以補什么洞。他們就是以這種方式賺進了數(shù)百萬美元。
學生:被廣告吸引的是既存的洞,還是被廣告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洞?
阿瑪斯:你的坑洞是在你童年就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不認為廣告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坑洞。它們強化的是既存的洞,而且以不同的方式吸引住了人們。譬如某些女人如果認為自己不夠美,就可能通過各種方式來填補這份匱乏感。廣告強化了這個補洞的機制,它激活了從坑洞中生起的欲望。
你從坑洞中產生了某些對外在事物的憧憬,我們的無意識就是由這些意象組合成的,而且我們一直在尋找這些意象。廣告就是通過我們的渴望而運作的。它說:"你買這項產品,會變得很美。買那項產品,會變得快樂、富有和不朽。"
學生:廣告為什么不能用來激發(fā)你對本體的渴望?
阿瑪斯:因為人們無法靠它賺很多的錢。
學生:對本體的渴望不也是非常強大的嗎?
阿瑪斯:這是最強大的一種渴望。所有的宗教體系和教會都在拿它做廣告。它們通常會造成更深的吸引。當然,它們很少能真的帶領人們證入本體。
學生:想填滿別人的坑洞,是否也是一種想補自己洞的欲望。
阿瑪斯:沒錯。有時你會以為別人有洞而你沒有,并借此來逃避自己的坑洞。
學生:或者你會以為別人是需要幫助的。
阿瑪斯:有這個可能。逃避你自己的坑洞,然后將它們投射到外在,也是一種防衛(wèi)機制。你可能會說,"別人有需要,所以我要幫助他們。"這個補洞的過程并不是那么顯而易見的,那是一種非常深沉而微妙的過程,甚至可以深到生命的最底端。你需要下很深的工夫才能破除它,逆轉它,然后回歸到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