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本體的存在

內(nèi)在的探索 作者:(科威特)阿瑪斯


有句蘇菲諺語是這么說的,"活在世間,但不屬于它(tobeintheworldbutnotofit)。"這句話具有多重的意義,根據(jù)你自己的狀況、發(fā)展及理解力,你對這句話會有不同的解釋。"活在世間,但不屬于它"其實是個定位問題,我將會探討這句話的意涵,以便你對我們所做的事有更清楚的了解。

嬰兒剛誕生的時候,他的生命形態(tài)可以說是一種純?nèi)坏拇嬖?,或是全然活在本體(essence)中。當(dāng)然,嬰兒的本體,和充分發(fā)展及證悟的成人本體是不同的。那是一種無區(qū)分性的、與母親渾然一體的嬰兒本體。這個初生兒一旦開始成長,他的人格(personality)就會借由與環(huán)境,尤其是跟父母的互動而逐漸拓展。因為大部分的父母認同的都是他們的人格而非本體,所以他們無法認出或鼓勵孩子活在本體中。幾年過后,本體逐漸被遺忘,于是人格便取代了本體。本體被不同的身份所取代。孩子開始認同父母之中的一個,或是此種經(jīng)驗彼種經(jīng)驗,以及各種攸關(guān)他自己的概念。這些身份、經(jīng)驗和概念會變得越來越堅固,因而逐漸形成了人格。孩子長大成人之后,自然而然地相信這個人格結(jié)構(gòu)就是他真正的自我。

一開始,本體已經(jīng)存在了,而現(xiàn)在它還是在那里。雖然你看不見它,認不出它,甚至以許多方式拒絕了它、傷害了它,但是它仍然存在著。為了自保,它只好藏身于地下,而掩蓋于其上的便是人格。

擁有人格并不是壞事。你必須擁有它。缺少了它,你根本無法生存。但如果你錯把人格當(dāng)成了自己真正的身份,那么你就是在扭曲事實,因為你并不是你的人格。人格是由過去的經(jīng)驗、理想、概念及身份所組成的。不過你還是可以發(fā)展出真正的個人性--個人性的本體--它和掩蓋于本體之上的人格是截然不同的。然而這份潛力通常會被我們所謂的自我以及習(xí)得的身份感所接管。

一個人若是因認同既定的概念或過去的經(jīng)驗而深信他就是他的自我,那么他就可以被稱為"屬于世界,但不活在世間"。他無法察覺他真正的身份其實是他的本體。這是很難理解的一件事,除非我們偶爾能覺知到自己的本體。

于是,自我或自我認同便取代了我們的真實身份,而人格則取代了本體。人格只是一個冒牌貨。對本體或人格而言,世界都是相同的那一個,不過它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卻截然不同。"屬于世界,但不活在世間"的人,他定位的方向一定是人格而非本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