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綠蒂·凈香·貝克(CharlotteJokoBeck)
(作者的恩師,美國洛杉磯禪宗中心第三代繼承人)
活在我們這個"進步"的文化里,人們顯然越來越不安:追求各種目標的速度越快,我們就越不知道什么是祥和及滿足。對大部分人而言,生活已經(jīng)成了一個令人厭倦的難題。雖然我們很想忽視自己的困境,但規(guī)避問題還是無法帶來滿足。
除非真的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生命的本身,否則我們?nèi)圆粩嗟叵胍淖兒涂刂迫松傁M芙鉀Q掉眼前這個恐怖的難題。我們甚至急于想抓住偉大的宗教以及其他一些真摯的教誨。然而,要想真的領會它們,不能只是在頭腦里理解就算了(雖然頭腦的理解也能帶來一些助益,但卻不能幫我們建立起成熟而統(tǒng)合的領悟)。那么,我們到底該怎么辦?
這真是一個大哉問!雖然許多杰出的著作早已詳述過人類的困境以及其中的成分及結(jié)構,但鮮少能清晰地說明如何才能發(fā)展出真正實用的修行方法。譬如"只要放下就對了"之類的說法,就像是在對一個即將溺斃的人說:"游到對岸去吧!"
如果你想覺醒,不要只是在嘴上說說就算了。這本書真的能帶給你實際的指引--你需要的那種指引。但不是"按照此法去做"之類的簡單方程式,而是能鼓舞你,又能幫助你--甚至能啟發(fā)你--的言教。雖然所有的閱讀都只是修行的初階,那仍然是極重要的一步。不論是初學者或是老參,這本書都能為你們厘清一些困惑。
至于艾茲拉這位領航者,雖然我已經(jīng)認識他多年--他既是我的學生,也是友人,現(xiàn)在更是同事,但我還是很難將一堆的美言和他的名字串在一起--因為美言總是無法真實描述出一個人。不過我確實活在艾茲拉的仁慈、穩(wěn)健和敏銳的洞見中--最重要的是,他真的永遠精進不懈地修持。我信心十足地將他這本著作推薦給你。享受它!從其中獲益!
導言
讀者將發(fā)現(xiàn)本書從頭至尾極少用到禪或佛教名相,例如"空性"或"不二"之類的專有名詞。無論是措辭或內(nèi)容,我都盡量避免哲學或秘學用語。這種對哲學的反動,一直是我人生的基調(diào);事實上,我會離開哲學研究所,就是因為它太哲學了!
況且,修行根本無法被化約成一種理論或公式。體悟必須扎根于我們的經(jīng)驗之上,而我們對修行的理解力也取決于我們心靈覺醒的程度。道途中有許多時刻我們都會懷疑修行究竟是什么。雖然我已經(jīng)禪修多年,在這本書中我仍嘗試將修行的定義拓展到禪修技巧之外而囊括了所有真實的默觀之道。我不在乎你所選擇的是坐禪、內(nèi)觀或藏密法門,最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將修行落實到日常生活里。
我們需要一種清晰的修行方法,幫助我們從真實的生活經(jīng)驗中學習,于是我將本書分成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代表著覺醒之道的不同面向。第一部分描述的是修持的基本要素或重點,不過我事先假設讀者對坐禪已經(jīng)有些基本的理解了。如果情況并非如此,你最好接受一下坐禪的基本訓練,尤其要先學會坐姿和呼吸的方法。
第二部分強調(diào)修行必須和我們的情感生活結(jié)成一體,尤其要逐漸擺脫恐懼所帶來的束縛。隨著自保機制的消解,我們將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能體認到恐懼和痛苦。有時我們會很深地涉入其中,有時又會強烈地抗拒它,但不管發(fā)生了什么,我們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機會,也是學習的機會,尤其在失望時更是如此。我們不但能從失望中學習,所有的起起伏伏也都是修行。
第三部分描述的是慈悲心的覺醒,從其中我們可以理解與品嘗到修行生活最重要的成分--那份安住的意愿。這份意愿越是能穿透我們的虛飾,我們越是能放下自我批判和過度執(zhí)著于自己的傾向。我們將因此而學會放松,即使在渾水的時刻也一樣。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我們發(fā)展出安住于經(jīng)驗的意愿。一旦學會安住在經(jīng)驗之中,就會在痛苦的周圍發(fā)展出一份開闊的心胸;但愿本書能引領你體驗到這份開闊。這難道不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的--甘愿安于生活的真相,因而體悟到心中生起的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