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解脫,其基本功還是要回歸到見地上。如果見地不明,見地不牢,今天遇到一個大善知識把你說動了,明天又遇到一個活佛,把你說服了,你就總也把持不住自己。這也是命根上的問題。法無多法,十分簡單,但最關(guān)鍵、最要命的,還是"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xiàn)前,莫存順逆"。這些也正是我們?nèi)粘Ee心動念需要注意到,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人不外乎在七情六欲之中,在喜怒哀樂之中遭遇煩惱。平時,不管我們做什么事,與什么樣的人打交道,事歸事,本身并不麻煩。真正麻煩的,是我們在這件事上或者與這個人的交往中,產(chǎn)生了喜怒哀樂的情緒。我們的念頭或者說我們的煩惱,是在情緒上而不在事情上。就像我們到市場買米,這件事很簡單,多少錢一斤買回來就是了。就怕你嫌這個米新鮮那個米陳,這個米便宜四厘,那個米貴了三分,于是買米這件很簡單的事,就變成了一件煩心事。對人也是一樣,麻煩就麻煩在你對一個人的喜好,就像四祖見牛頭禪師時說:"境緣無美丑,美丑起于心。"
萬事萬法本來是沒有情調(diào)的。一堆狗屎在那里,它絕對不會說自己臭得很,是你感覺狗屎很臭。我們見到西施贊嘆她的美麗,是你覺得西施很美。我們因喜怒之心而生喜怒之情,這種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麻煩。本來萬事萬法安住本位,它是自自在在的,只因為我們?nèi)擞蟹N種情調(diào),便產(chǎn)生了愛憎與順逆,產(chǎn)生了種種差別,就給我們帶來煩惱。同樣是炒股,輸了一百萬,張三想不通,跳樓自殺了;李四想得通,輸就輸了,東邊不亮西邊亮,我還可以從頭再來。同樣一件事,放得下就太平,放不下就倒霉。
所以說,束縛我們、給我們帶來麻煩的,并不是人和事本身,而是我們自心在人與事中產(chǎn)生的種種情緒。愛憎也好,順逆也好,都是由這種情緒帶來的。它不屬于理性范疇,而是屬于情感范疇。它不是第六識,而是第七識上的內(nèi)容。
所以修行要在第七識上,也就是煩惱識上下功夫,第六識你不用去管它。每個孩子聰明不聰明,讀書行不行,這本身是平等無別的。沒有哪個孩子特別聰明,也沒有哪個孩子特別愚笨。聰明的人內(nèi)心世界受干擾的因素少,而內(nèi)心受干擾多的孩子,讀書就要遲笨一些。孩子如此,成年人也是如此。精力不集中,注意力總會受到干擾。我們受到什么樣的干擾呢?受名利的干擾,受面子的干擾,還受佛法的干擾,受種種感覺的干擾。有的人某種感覺很好,但這種感覺會害他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