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讓孩子成為孩子

請讓我慢慢長大 作者:吳蓓


勞拉作為母親和老師,對華德福教育的喜愛有四個原因。她說:“一是讓孩子成為孩子,不要過早地剝奪孩子的時間和空間,不要改變孩子的天性。二是重視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通過藝術化的方式達到教學目的。三是同時也大量地學習各種知識,不是單純地從書本上學習,而是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體驗。雖然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學習的書本知識比其他學校少,但幾年之后不僅能達到同等水平,在某些方面還會超過,我的兩個孩子都順利地考上了大學就是一個證明。四是認識到自己是整體的一個部分,是集體中的個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個人對集體、對大自然負有責任。華德福教育注重培養(yǎng)有責任感的個體,而不是自我主義的個體?!?

我的鄰居中有兩位日本母親,她們的孩子都在麥克荷上學,她們不遠萬里來到英國,就是為了孩子能上華德福學校。橫山今年40多歲,她是我的同班同學。20世紀70年代,一位日本的母親到德國留學,經(jīng)朋友推薦,送女兒上了當?shù)氐囊凰A德福幼兒園,然后又接著上華德福小學,其間她對女兒發(fā)生的變化又驚又喜,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寫成一本書,結(jié)果大受歡迎,成了日本暢銷書。橫山讀到這本書時還沒有結(jié)婚,感慨自己已過了上學年齡,只有等將來有了孩子,一定要讓他或她上華德福學校。三年前,她如愿以償,帶著9歲的女兒只身來到英國,她的丈夫為母女提供大部分的資助。而另一位日本母親洋子,卻沒有這么幸運,她早已離婚,也是受到那本書的影響,先是把兒子送到日本的第一所華德福幼兒園,兒子大了,當時日本還沒有華德福學校,她于是帶兒子到美國去上華德福小學。三年前又帶上兒子來英國上華德福中學。今年她已經(jīng)54歲了,每周要打工20個小時,支付高昂的住房和生活費用。但她樂此不疲,只為兒子能上華德福學校。

幫助我出國學習華德福教育的JimWilletts先生對我說:“我的女兒上小學二年級時,有一天哭著回家,我問她是不是有人欺負你了,她說不是,老師教她進位制,她怎么也不會,老師批評了她。我去找老師,女兒學得慢,用不著去批評她,怎么能要求每個孩子學習進度一樣?沒想到老師態(tài)度生硬,如果不愿達到老師的要求,那就別來上學。我一氣之下,就讓女兒退學了。在四處尋找學校的過程中,朋友向我推薦華德福學校,我參觀之后就決定把女兒送進去,女兒再也沒有為上學哭過。我也從此對華德福教育產(chǎn)生了興趣?!睆哪菚r至今,他對華德福教育的興趣持續(xù)了30多年,一方面做商人,一方面把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錢投入到華德福教育中去,成為華德福協(xié)會的核心人物。像盧安克的父親一樣,由于女兒的一次不愉快經(jīng)歷,改變了他的一生。

遍及世界50多個國家的華德福幼兒園和學校,其中不少是家長們開創(chuàng)起來的。我參加英國教師會議時,曾遇到過一位母親,由于喜歡華德福教育,而當?shù)貨]有華德福的幼兒園,她就和其他幾位母親湊在一起,邊學習華德福教育,邊在孩子身上實習。我還聽說有些母親在為華德福教育理想艱苦奮斗幾年后,終于建立了華德福幼兒園或?qū)W校,而她們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不需要接受華德福教育了。

在麥克荷幼兒園實習時,我遇到三位保育員,她們的孩子都是麥克荷的學生,有的畢業(yè)多年已經(jīng)工作了,有的正在上幼兒園。她們告訴我,她們尤其喜歡華德福教育中對美的重視。當時我們正站在幼兒園的教室里,她們指著周圍的環(huán)境說:“你到別的幼兒園里就會感到差別。也許人心里都有天然的對美的追求,美的環(huán)境特別打動我們,可以設想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心靈也是美麗的。”

1999年9月,我隨“自然之友”代表團考察德國的環(huán)境保護,我們參觀了漢堡市一所華德福學校?;貒?,每當看到女兒走向水泥構(gòu)筑的小學校,我就會想起記憶中的那個學校:美的花園、美的教室、美的孩子。

2003年9月26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