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從如來禪到祖師禪

云門宗史話 作者:馮學(xué)成


從如來禪到祖師禪(代序)

禪宗五宗之一的溈仰宗,在其創(chuàng)立和行化期間,其二號人物仰山慧寂和三號人物香嚴(yán)智閑之間有一則對話,時常引起禪宗內(nèi)以及研究禪宗的學(xué)者的深思。也就是在“香嚴(yán)擊竹”之后,仰山大師并不放心,親自去勘驗其師弟是否真的大徹大悟時,香嚴(yán)禪師重述了那一首著名的偈子: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聽到這離奇的偈語,仰山大師并不以為然,說出了一句為千年禪史所留意的話:“如來禪許師弟會,祖師禪未夢見在?!庇谑窍銍?yán)又誦一首:

我有一機,瞬目視伊。

若人不會,別喚沙彌。

這下終于獲得了仰山大師的認(rèn)可,他回報溈山靈祐大師說:“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蓖ㄟ^這則公案可以知道,不僅仰山,連溈山也認(rèn)為有祖師禪和如來禪的差別。但祖師禪之突出于叢林,并非僅因溈仰宗一家之言,《五燈會元》中還載有與仰山同時,曹洞宗開山祖師洞山良價(807—869)的師兄幽溪和尚的一段問答,其中也提到了祖師禪:“問:如何是祖師禪?師曰:泥牛步步出人前。”這則公案說明,六祖大師之后四五代的禪林,已較普遍地有著將祖師禪從如來禪中超越出來的共識。后來的禪宗五宗,當(dāng)然都是祖師禪。但祖師禪和如來禪之間有著什么樣的關(guān)系,有著什么樣的差別呢?這就必須回顧禪宗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若不明白這個過程,那么對禪宗,特別是唐末五代時興起的禪內(nèi)五宗,乃至宋代以來的禪宗發(fā)展,就難以獲得清晰的認(rèn)識。云門宗作為禪內(nèi)五宗之一,是本書的主題,若不對這個過程作專門的闡述,那就很難講明云門宗的風(fēng)格和綱宗。所以,這里對禪宗的源頭和發(fā)展先作一番介紹。

一、禪宗的源頭及歷程

禪宗的源頭,歷代皆確認(rèn)為南天竺的達摩祖師,一葦渡江,九年面壁,五傳至六祖慧能大師。但達摩大師以《楞伽》傳心和“二入四行”的禪法,與六祖《壇經(jīng)》的旨趣相差很大,故近代不少學(xué)者又認(rèn)為禪宗的源頭應(yīng)為六祖。但若以六祖為源頭,則初唐時禪宗的發(fā)育過程不可得而見,盛唐、中唐時南北競流的景象也被抹殺。所以禪宗的源頭,不可單歸于達摩或六祖,而應(yīng)歸之于六代祖師的法事積累——傳教方法和社會效應(yīng)的積累,到六祖之后,方局面一新。

禪宗不等于禪法。禪法在漢末佛法初傳時便有所譯介,東晉和南北朝時,精研禪法的僧人不少,但并非禪宗人物。禪宗與禪法,在理論上、方法上、組織上都有著巨大的差異。在理論上,禪法只是戒定慧三學(xué)之一的定學(xué),或六度波羅蜜中的禪那波羅蜜,而禪宗之禪是融會了中觀、法華、華嚴(yán)、涅槃、起信論等成熟的大乘佛法理論,并導(dǎo)歸于佛心;在方法上,禪法是“遠(yuǎn)離憒鬧,住閑靜處,調(diào)身調(diào)息,跏趺宴默,舌拄上顎,心注一境”,而禪宗之禪則是“泯絕無寄”、“直顯心性”,“不斷不修,任運自在”。修習(xí)禪法之人大多“棲心禪誦,畢命枯槁”,而禪宗之禪則“殺活縱奪”,不拘動靜。在組織上,禪法的興衰,全系在修行者一人身上,印度禪法傳入中國至隋末幾百年間,幾乎全是個人的修持行為,沒有形成教團或宗派這一穩(wěn)定的組織形式,也沒能考慮如何將禪法固化下來融入世間教化。這就是南北朝時中國禪法雖盛,而終于無傳的根本原因。所以,不論是鳩摩羅什、佛陀跋陀羅,還是佛陀禪師,一大批印度、西域的禪法傳授者,他們的禪法,到唐代已無傳承可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