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孟武伯問孝

論語辯惑 作者:蕭民元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關(guān)于本節(jié)的解釋,古時就有兩派。一派如朱熹所說:“言父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常以為憂也。人子體此,而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凡所以守其身,不容不謹矣?!爆F(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解釋都屬此派。另一派則如《孝經(jīng)·孝行》章所說:“孝子之事親也,病則致其憂。”

筆者細究之后,很奇怪地發(fā)現(xiàn),這絕大多數(shù)人認同的解釋,居然很有問題?,F(xiàn)在分析如下:

首先,照朱熹所說:“人子體此,而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凡所以守其身,不容不謹矣?!边@話看來很對呀!這不相當于“孝”的定義嗎?但問題就出在這兒。在《論語》中,孔子可說從來就沒對“孝”字下過定義。他總是針對個別的人說個別的話。例如子游可能雖供養(yǎng)父母,態(tài)度卻不夠恭敬,所以當子游問到孝道之時,孔子就回答說:“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在這里,供養(yǎng)父母,要“恭敬”才是孝。又例如子夏雖能做到“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但臉色并不自然,所以當子夏問到“孝道”時,孔子就說:“色難?!痹谶@里,臉色要自然恭敬才是孝。

而孟武伯的為人如何?據(jù)記載:孟武伯為孟孫氏之后,孟懿子之子。孟武伯曾與轄地成邑有怨,孟懿子死后,孟武伯竟拒成邑之人奔其父喪,其為人之不孝,為人之傲不知禮,可見一斑。(在子繼父位的封建時代,不孝子希望老父早日歸天的大有人在。)所以,本節(jié)可能是,當時孟懿子已經(jīng)病了,而孟武伯卻不太關(guān)心,疏于照顧,所以當他問到“孝道”時,孔子就說:“對父母呀,能憂心他們的疾病就是孝了?!?

其次,就本節(jié)的文字來講,朱熹的“人子體此,而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凡所以守其身,不容不謹矣”這段話,其實不算譯文,而是他自己衍義之言。如果拿掉這衍義詞,他所剩下的話就變成了:孟武伯問孝,孔子回答說:“父母愛子之心,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常以為憂也。”讀者可自行研判一下,這樣解釋,看起來是說“子女在孝順父母”,還是“父母在孝順子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