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仁義之道的困境

禪說莊子(二) 作者:馮學(xué)成


下面,孔夫子給顏回講了一段更嚴(yán)重的話,分析他去衛(wèi)國兇多吉少的原因。"且茍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茍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我們在社會中生活,都是"悅賢而惡不肖"的。我們書院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團(tuán)隊,大家都是相尚以道,而討厭那些莫名其妙的是是非非,這個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你如果過于固執(zhí)地堅持這點,你想想,既然人家已經(jīng)是"悅賢而惡不肖"了,已經(jīng)是親賢人而遠(yuǎn)小人了,那么"惡用而求有以異",你又何必非要把這一套拿去,以顯示自己與眾不同呢?

孔夫子把前面的理由講清楚以后,繼續(xù)告誡顏淵:"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意思就是說,你把仁義禮智信這一套拿到衛(wèi)國國君那里去說,反而表現(xiàn)了你種種揭人之短的心性,別人反過來就要收拾你!你若因此而無言,"王公必將乘人而斗其捷",王公大臣就會挑眼,找茬子批斗你。到了那個時候,你就會"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你的目光也游移不定了,容貌氣色也卑微了,自己當(dāng)然就更沒有自信心了。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這一部分的話,道理都很簡單明了。我們看看白話翻譯,把前后文聯(lián)系起來參考一下,也就可以明白了。

這一段是說,如果你的德性淳厚,信行篤實,但卻未必能投合別人的意氣,很好地與人溝通,即使你不與別人爭名奪譽,也未必能達(dá)到投合人心,讓人家心服口服。如果你強用仁義規(guī)范的言論陳述于暴人的面前,這是用別人的過失來顯示自己的美德,人家就會認(rèn)為你是在害人。害別人的人,別人必定反過來害他,你恐怕要為人所害了。況且,假如衛(wèi)君喜歡賢人而厭惡不肖之徒,你何必去顯示自己有異于別人呢?除非你不向他諍諫,否則衛(wèi)國的君臣們必定乘你言論的漏洞而群起攻之。這時候,你就將眼神迷惑,面色平平,口里唯唯諾諾,態(tài)度恭順卑微,內(nèi)心就會遷就他的主張了。這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叫做愈救過錯愈多。你一旦開始順從了,順從就會沒有窮盡。假如一開始他就不信你忠厚的言論相勸,那你就一定會死在暴君面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