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計劃性(12)

人心與人生 作者:梁漱溟


第五節(jié) 人類生命之特殊

生命發(fā)展至此,人類乃與現(xiàn)存一切物類根本不同?,F(xiàn)存物類陷入本能生活中,整個生命淪為兩大問題的一種方法手段,一種機械工具,浸失其生命本性,與宇宙大生命不免有隔。而惟人類則上承生物進化以來之形勢,而不拘泥于兩大問題,得繼續(xù)發(fā)揚生命本性,至今奮進未已,巍然為宇宙大生命之頂峰。

關(guān)于宇宙大生命的話,這里要講一講。

在生物界千態(tài)萬變,數(shù)之不盡,而實一源所出。看上去若此一生命彼一生命者,其間可分而不可分。說“宇宙大生命”者,是說生命通乎宇宙萬有而為一體也。[2] 講到生命,舍生物無以見之;而生物之為生物也,其必對照無生物而后見乎!請試對照來看。

任何一種無生物(石、金、柴等)如其與外界環(huán)境各種因素(空氣、水分、陽光乃至其他)的影響隔絕,是可以保存著的。但生物則相反。它在這種隔絕情況下,就會死亡,不再成其為生物。生物一定要不斷吸收同化其外界環(huán)境各種因素,以合成生活物質(zhì)(此謂同化作用),又不斷分解之,釋放出“能”來(此謂異化作用)以活動。必如是,它才是活生生的生物。因此,最要領會到:說生物是不可能以其機體為限的。把生物有限的機體指目為生物之所在,是庸俗觀點,不科學的,不合實際的,至多算一種方便說法。此即是:實在應該把這陳舊觀念擴大,聯(lián)系著機體和其環(huán)境當成一個總體來看,而不應該脫離那關(guān)系著生物機體所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一切條件而孤立地看它。若能這樣看,既不是孤立地看,同時,亦就不是靜止地看。因為當我們聯(lián)系著機體和環(huán)境時,豈不就是從其生物的生長、變化、活動過程來看了嗎?生物既不可以其有限之機體體積為限矣,則亦豈可以其機體之有限生存期間為限?

此在生物機體從其生殖機能而繁衍不絕,固已顯示之矣。

凡以有限之機體及其有限之生存,構(gòu)劃一個生物觀念者,只是吾人一種方便措置,俾便于涉思——亦即便于說話——而已;事實上卻是劃不出其范圍界限來的。認識生命必先認識這不容限隔,亦無可界劃之一義。[1] 蓋生命托于機體以為中心而聯(lián)通于一切;既有其局守之一面,同時更重要的是有其通靈之一面。通是正面,局是其負面。然局守之一面世俗易見,其另一面通靈之無所限也,多為世俗所忽焉。

生命本性要通,不要隔,事實上本來亦一切渾然為一體而非二。吾人生命直與宇宙同體,空間時間俱都無限。古人“天地萬物一體”之觀念,蓋本于其親切體認及此而來。此必從張目四望之散亂意識收斂、潛默、凝合到生命本身,亦即從有所對待轉(zhuǎn)入無所對待,方得。世俗或以為那所謂一體只是意識上把橫豎不相聯(lián)屬的一切東西渾括在一起的一個假設(擬想)觀念,未免無識可笑。[1]

世俗錯誤蓋由其見有空間,而不知空間之不空。在空間上亦即在事物上,人們?yōu)榱吮阌谝粫r的規(guī)劃設計、操縱利用而有種種分劃并合,而不悟其不可以當真。不悟其分也,合也,要不過理智之能事而一出于人之所為;其在宇宙大自然固漫然無限,渾然一體耳,曾何分合之有哉!

特別是人們從其擅長分劃的理智,極容易分劃出空間上時間上的自己個體來,而外視一切,若不相干。此一錯誤觀念,在理智分別不足的動物卻不會有的;相反地,它生活于本能之中,一片天機,倒仿佛較為接近于生命的一體性。但其實不然。人們的錯誤出于后天人為,能錯的就能對。當人類知識進步,從意識上去分的,不難還從意識上合起來,糾正了那錯誤觀念。這是一層。更重要的一層尚在其后,那就是親切體認到一體性。而在動物則于此之錯也對也皆無可談,正為其陷于本能生活,缺乏靈活自由之故。其卒陷于本能缺乏自由者,則為其得從本能解決了兩大問題而自安自足,不更向上奮進爭取自由之故。原夫生物之圖存也,傳種也,無非延展生命之向上奮進于不斷不絕。今乃為圖存而圖存,為傳種而傳種,迷失其向上奮進之本性,其于宇宙一體之大生命豈不有隔閡?其仿佛較為接近一體性者,豈不就限止在仿佛較為接近上而已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