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誠實守信到自律自強,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沒有辦法要求幼兒時期的孩子自律自強,但卻能讓他們從幼兒階段開始,學習如何做到誠實守信。
1. 誠實守信從小開始
誠實守信,是人類最久遠的道德準則,也是人類社會對于一個“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墒请S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也正在面臨誠信缺失的危機。當中國經濟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之際,當中國社會也將把個人信用體系整合進整個社會信用體系之時,國家對公民的誠信要求,更是有著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父母應特別重視對孩子的誠信教育,從自己的言傳身教中使孩子懂得什么是誠實守信,以身邊的事例使孩子明辨是非,知道誠實守信的重要性。
孩子是否從小養(yǎng)成誠實守信的良好習慣,一方面父母應做出表率,另一方面父母要在孩子做錯事情時有正確的態(tài)度。幼小的孩子做錯事情是很正常的,但是由于一些父母缺乏經驗,或者性格急躁,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某件事情做得不夠好,或做錯,就急于批評甚至打罵孩子。于是孩子為了避免家長生氣,自己挨打挨罵,做錯了事情就只好隱瞞,從報喜不報憂到學會撒謊。所以,家長要冷靜地看待孩子的所作所為。當我們知道孩子某件事情做錯了,要鼓勵他自己說出來,并告訴他,只要是自己告訴爸爸媽媽的,都可以得到原諒。如果孩子發(fā)現(xiàn)主動對父母說不僅沒有挨罵,反而從爸爸媽媽的客觀分析中清楚地、心服口服地認識到自己錯在哪里,那么,他一定會樂意將自己做錯的事情告訴家長,以求得心靈的解脫。
我的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孩子之間免不了有點小摩擦,孩子臉上掛著彩回家是常事。兒子從小就仗義,從來不會告訴爸爸媽媽臉上的傷痕是誰劃的。每次問他:“誰打你了???”他會很“爺們兒”地回答:“不知道?!钡俏腋嬖V他:“你可以不告訴我們誰打了你,但是如果你打了別人就得主動說出來,只要是自己說出來的,爸爸媽媽才會原諒你?!彼裕绻麅鹤佑幸惶煺娴摹按颉绷藙e的孩子,他會在回到家后說:“媽媽,我想跟你說一件事,可是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原諒我?”我說:“只要是你自己說出來的,媽媽當然會原諒你啊?!庇谑?,他就會把事情的經過說給我聽,然后睜大眼睛聽我告訴他,他錯在了哪里,第二天到幼兒園后記得向別人道歉。所以,在我的記憶中,孩子從來沒有撒過謊。而且當他主動把自己認為做錯的事情說出來后,因為通過和媽媽的交流他知道自己錯在了哪里,通常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誠實與守信,是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承的。誠實的孩子通常守時守信,碰到大一些的事情,他們會信守自己的承諾。
2. 幫助孩子提高自律能力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有著誠實守信的好習慣的孩子,才可能在“接受”他律的同時“學會”自律。
所謂“自律”,也就是自我約束或自我管制。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呈現(xiàn)在孩子面前各種各樣的誘惑越來越多。孩子的自律首先就是要學會從“禁得住”誘惑,到能夠自覺地“抵制”誘惑。當然,這個過程的最初,是需要家長的引導的。比如:當孩子剛剛得到一個他喜歡的玩具,可看見另一個孩子的玩具他也想要時,家長就要輕言細語地講一些他不能同時擁有其他玩具的道理,使他放棄“繼續(xù)得到”的念頭。慢慢地,他就會知道自己不應該、也不可能把所有好玩的、好吃的東西據(jù)為己有。以后孩子再看到喜歡的玩具時,就不會任性地想要占有它。
也許一些家長會說,那么一點大的孩子懂什么呀,他要的玩具也不是買不起,買給他就行了??蓡栴}恰恰就出在這里。我們知道,當一個人不能拒絕誘惑時,他的一切都將被誘惑所左右。對于一個小孩子,最大的、最初的誘惑就是源于物質的。在這樣的一個物質豐富的社會,父母能適時、適當拒絕給予與引導,就能幫助孩子“禁得住”一味占有的念頭。防微杜漸,從這樣的細節(jié)開始,孩子才會從“禁得住”誘惑到自覺“抵制”誘惑。
又如,孩子必須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而他又想看動畫片,但動畫片結束時已是孩子該上床睡覺的時間了。這時家長則要提醒他,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是完成對老師的承諾,并鼓勵他做個守信的孩子。事后,家長還應再細心地給他講類似事情的孰輕孰重,讓孩子學會做事時分清楚輕重緩急。慢慢地,孩子就會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自我約束與控制就會逐漸形成。
很多時候,孩子會因為信守對父母的承諾學會克制,慢慢形成自律。我的孩子小學三年級時迷上了游戲廳的游戲,常常放學不回家,有時候會玩到很晚才回家寫作業(yè)、睡覺。我當時還在國外,得知后真是心急如焚。四年級結束時他回到我身邊后的一天晚上,我在游戲廳找到他。當時,我心里雖然非常生氣但沒有表現(xiàn)在臉上,耐心地等到他打完游戲一起往家里走。路上,我給他講了許多打游戲的害處,希望他答應我以后不要繼續(xù)玩這種游戲。孩子很誠實地回答說:“媽媽,我可能做不到?!?聽到這樣的回答后我真有如掉進了深淵的感覺。我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想了想,仍然以平靜的聲調說:“兒子,媽媽看見你這樣迷戀游戲機,心里非常非常難受。你能不能為了媽媽,不再去游戲廳?。俊眱鹤诱J真想了想后回答我:“那我試試看吧。”
以后,兒子真的就為了不讓媽媽難受的那個“試試看”的承諾,從此再沒有去過游戲廳,并且在我們自己家里有了電腦后也沒有玩過游戲。也許有的讀者會不相信一個游戲成癮的孩子就這么容易地“改邪歸正”,但這就是真的!作為父母,你若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千萬不要以粗暴的方式對孩子施壓,弄清楚孩子的情況后嘗試著用“心”與他交流,以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對他進行引導。這樣你會看到,在父母的耐心幫助下,孩子會修正自己的行為,并隨著他不斷積攢的小“勝利”而變得更加自信。
一個能夠自律的人,才能夠約束控制自己的行為,才能自愛自尊、自信自強,才能在遇到困難時不期待、不依賴別人的幫助,腳踏實地的走向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