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智能是遺傳的”的代表人物是法蘭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1。他堅信“白人比黑人、富人比貧人更聰明”
也主張為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智能高的人要多生孩子,智能低的人則要抑制生育。支持智能遺傳論的研究中有個叫做“關于雙胞胎的智能研究”報告。美國洛杉磯大學的保羅·湯普森(Paul Thompson)教授團隊以多位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作為實驗對象,比較他們大腦的磁波。
他們特別針對與智能有密切關連的頂葉、顳葉的灰質分布狀態(tài)進行詳細研究,結果表示,同卵雙胞胎有95%以上的地方是相同的,而異卵雙胞胎則幾乎沒什么相同的地方,可以說,與外表極相似一樣,同卵雙胞胎的大腦解剖模樣基本上也是相似的,所以大腦的機能(也就是指智能)也都差不多。
比起別的兄弟姊妹,雙胞胎的智能是差不多的,而同卵雙胞胎比異卵雙胞胎的智力更相似。而且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同卵雙胞胎中的其中一個被別的家庭領養(yǎng),他的智能幾乎不會受到領養(yǎng)家庭影響,還是和雙胞胎中的另一個人相當類似。
倫敦國王學院羅伯特·普洛明博士也認為,智能會受到遺傳的影響。普羅明博士以智商在160以上的青少年為實驗對象,分析他們的遺傳因子,結果表明,他們的六號染色體、被稱為IGF2R的遺傳因子存在著變異,因此發(fā)現了“smart基因”的遺傳因子。
但具有smart基因的人未必都是天才,只是比起具有別的類型遺傳因子的人,平均智商要高出一些。普羅明博士認為,人們起碼具有十個以上與智能有關的遺傳因子。這說明即使改變其中任何一個遺傳因子,也無法造就出智能非凡或是好奇心強的孩子。
智能可以靠后天的努力來提高
為了探索智能和環(huán)境的關系,很多專家都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我們舉其中一項研究來說明。這項研究以24名孤兒院的孩子為研究目標,研究過程歷時26年之久。這項研究把24名孩子分成兩組,第一組的13名孩子生活在有家長的家庭,可以享受到關心與教育,剩下的11名孩子則繼續(xù)生活在孤兒院里,與其他孩子一起長大。
起初,與家長一起生活的13名孩子的平均智能只有64,而且除了其中的兩名孩子之外,其余的孩子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而另一組的11名孩子平均智商為86,其中只有兩名患有精神障礙。
兩年后重新測試孩子們的智能,專家們驚奇地發(fā)現,第一組的13名孩子的智能平均增長了28,而繼續(xù)生活在孤兒院的11名孩子的智能則下降了26。25年以后,曾經生活在家庭中的13名孩子大部分都有了幸福的婚姻,平均學歷也在高中以上,還有幾個人已經成為大學教授、護士等專職人員了。
而另一組沒在家庭環(huán)境中生活的11名孩子,平均學歷只有小學四年級,其中四人已經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而且大部分都是靠從事單純的體力勞動維持生活。這項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智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受到環(huán)境影響的。
加德納博士也說過:“如果提供適當的刺激,孩子的智能是可以得到開發(fā)的?!彼约议L們不要認為自己的智能不高,孩子的智能也會不好而自暴自棄,反而要更積極地面對現實,勇于尋找激發(fā)孩子智能的方法,這才是當父母的責任。
1法蘭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1822~1911年)
????法蘭西斯·高爾頓是查爾斯·達爾文的表兄,他是英格蘭維多利亞時代的人類學家、優(yōu)生學家、發(fā)明家、心理學家和遺傳學家等。一生發(fā)表了超過340篇的報告,在公元1883年最先開始使用“優(yōu)生學”這個名詞,他主張人類的才能是可以通過遺傳延續(xù)的。
愛筆記
孩子的智能高低與父母的智能無關,不要武斷地判定孩子的智能是不可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