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jié) 別怕孩子受挫折(2)

哈佛的教育智慧 作者:伊里奇


在很多情況下,給孩子帶來最多打擊的往往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他對失敗的理解。在孩子失敗的時候,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原因,而不是將什么原因都歸結(jié)到自己身上去,這樣才不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

哈佛箴言

別怕孩子受傷害,孩子的“挫折抵抗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不再去嘗試。從小家長就要對孩子進行這樣的教育,只有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第四節(jié) 教育孩子要勇于承認錯誤

每個人都會犯錯,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認識錯誤、敢于承認錯誤的習慣,讓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錯在哪兒和為什么錯了。錯誤并不可怕,怕就怕錯了還拒不認錯。

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應(yīng)該鼓勵孩子去犯錯誤,敢于犯錯和勇于改正同樣是一件令人贊賞的事。

“我所從事的任何一項事情,一開始就是犯錯誤,不犯錯誤就學不到東西,更不能成長?!庇形粋ト诉@樣說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犯錯誤是難免的,我們每一個人常常是在“吃一塹,長一智”中成長起來的。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一個正處于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育時期、生活能力不夠和社會經(jīng)驗不足,且心智不太成熟的孩子呢?

孩子做錯了事情不肯承認確實令人生氣,但是對孩子的教育則應(yīng)該在仔細分析原因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否則孩子即使真的承認了錯誤,孩子屈服的也只是大人的責罵或者巴掌的力量,而不是真正理解家長所講的道理。這樣的“教育”或許前幾次有用,過一段時間后當孩子已經(jīng)被“打皮了”就不會再有任何效果了。只有分析好孩子為什么害怕承認錯誤的原因,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孩子不肯認錯的第一個原因是,有的孩子個性比較固執(zhí),自己認定了什么就是什么,也有的孩子好奇心比較強,故意做出一些在家長看來很不錯的舉動,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家長注意說話的方式,有時候一些小小的說話技巧就可以避免與孩子的正面沖突。

比如3歲的孩子第一次自己穿襪子,穿是穿上了,可是把襪底穿到腳面上了,卻還蠻有成就感地讓大人欣賞。這時候如果家長堅決地說:“不是這樣穿的,你穿錯了。”孩子就死也不肯承認自己錯,因為他正沉浸在自己會穿襪子的喜悅當中,希望得到的是大人的夸獎而不是批評。這時候,家長應(yīng)懂得鼓勵孩子說:“真乖,寶寶會穿襪子了。不過,寶寶看見沒有,你把襪底穿到腳面上去了,如果能改過來,就更棒了?!边@樣,寶寶一方面得到了他需要的夸獎,另一方面在家長的鼓勵下也會改正錯誤。

有的孩子,由于好奇心作祟,加之性格比較頑皮,有時會把衣服弄破,有時候把新買的玩具拆得亂七八糟,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點造成的,或許孩子能意識到這樣會挨爸爸媽媽的罵,但是好奇心占了上風,也就顧不得那么多了。對于這類錯誤,家長不應(yīng)該過多地責備,更不要說那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重點在于教會孩子怎樣做,引導孩子做得更好,激發(fā)孩子的進取心,讓孩子在一次次戰(zhàn)勝錯誤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本領(lǐng)。

孩子不肯認錯的第二個原因是父母從不承認錯誤。有的孩子不愿意承認錯誤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的教育,因此最重要的是父母本身要勇于承認錯誤!孩子的心是很敏感的,他們能透視家長的一切行為,洞察家長的所有舉動。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家長是一個堅持真理的勇者,還是一個逃避錯誤的懦夫,在孩子心中都有一桿公平的杠桿。遇上好勝心強、愛面子的孩子看見父母以大人自居,不愿意承認錯誤,那么他們也要小小的面子,也不要承認錯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