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靈臺即靈山,佛自在心間(6)

給大忙人看的佛法書3 作者:吳正清


超然外物,放飛心靈

當(dāng)整日穿梭于熙來攘往的人群中,行走在鬧市繁雜的塵世間,我們的心是不是漸漸變得麻木?不知不覺間,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心靈的草場一片繁蕪,原因在于我們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修剪它,它逐漸變得雜草叢生。所以,我們應(yīng)當(dāng)選擇一些時間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讓心靈的牧場輕松茁壯地成長。在這點(diǎn)上,禪者主張的“超越”實(shí)在是高人之處的所在,因?yàn)橹挥凶龅匠煌馕?,才能不為外界塵世所煩擾。

∷藏經(jīng)閣∷

有一天,神會禪師去拜見六祖慧能大師,六祖慧能問他:“你從哪里來?”

神會禪師回答說:“沒有哪里來。”

六祖又問:“為什么不回去?”

神會回答:“沒有來,談什么回去?!?/p>

“你把生命帶來了嗎?”六祖說。

神會答:“帶來了?!?/p>

“既有生命,應(yīng)該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真相了吧?”六祖再問。

神會答:“只有肉身來來去去,沒有靈魂往往返返!”

只見六祖拾起禪杖,打了他一下。神會毫不躲避,只是高聲問:“和尚坐禪時,是見還是不見?”

六祖又杖打了三下,才說:“我打你,是痛還是不痛?”

神會答:“感覺痛,又不痛?!?/p>

“痛或不痛,有什么意義?”

神會答:“只有俗人才會因?yàn)橥炊性购拗模绢^和石頭是不會感覺到痛的?!?/p>

六祖面露微笑,說道:“這就是了!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觀念,舍棄一切塵想與貪欲的。見與不見,又有什么關(guān)系?痛與不痛,又能怎樣?無法擺脫軀殼的束縛,還談什么生命的本源?”

接著,六祖又說:“問路的人是因?yàn)椴恢廊ヂ?,如果知道,還用問嗎?你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夠看到,因?yàn)槟忝允Я耍阅悴艁韱栁矣袥]有看見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問我見或不見?”

此時,神會禪師雙手合十,默默禮拜。

∷浮世相∷ 現(xiàn)實(shí)社會,有多少人為了名利終其一生,世上能做到舍棄名利的人又有幾個呢?因此,超然物外,談何容易?當(dāng)然,如果你擺脫不了世俗的羈絆,也不要郁悶。古代圣者告訴我們:“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絕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盡心內(nèi),不必絕欲以灰心?!逼渲械囊馑季褪钦f,身處于五濁惡世,很多東西是無法逃避的,這就要看自己的定力如何了。換句話說,能否做到“以出世的心做人,以入世的心做事”,完全取決于自己這顆心,如果做得到,就是品德高尚的圣者;如果做不到,內(nèi)心陰暗到一縷陽光都容不下,那么就說明一個人的心靈已經(jīng)枯萎落敗了,再也沒有放飛的可能。

因此,我們有必要努力給自己找個理由放飛靈,別讓心靈在每天的俗務(wù)擠壓中逐漸扭曲變形甚至破碎而無法收拾。當(dāng)然,這種心靈的放飛并不是放棄對社會對家庭應(yīng)盡的責(zé)任和義務(wù),也不是無原則地放縱可怕的私欲,而是讓自己別只顧埋頭走路,時常抬起頭來觀賞一下眼前的風(fēng)景。如果錯過亮麗的風(fēng)景,會是一生中最大的損失。

對于世事的超然,對于心靈放飛的追尋,古人曾有這樣精辟的闡述:“知成之必敗,則求成之心不必太堅;知生之必死,故保生之道不必過勞?!睙o疑,這是一種淡然的人生觀,也是高明的養(yǎng)生之道。保持這種泰然的心境,還有什么邪魔能夠?qū)⒆约簜δ兀?/p>

原來,生命就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觀念,舍棄一切貪欲與私心。因?yàn)椋瑢τ谌藖碚f,身外的一切都是多余的。因此,當(dāng)被世俗羈絆無法超脫的時候,我們就試著放飛自己的心靈吧。比如,聽一段自己喜愛的音樂,讓動聽的樂音將我們帶入情感的天地、清空我們心中的煩惱,只留音樂在腦海回旋;或者,到海邊去看美麗的海浪,在浪花那不屈的搏擊中,振奮起精神,讓浪花沖走心中的不快,讓它消失在大海那寬闊的胸懷里;或者,到山頂去望遠(yuǎn)聽聽松濤陣陣,讓風(fēng)吹散那苦悶的心情,讓陽光來照亮那陰暗的心靈;或者,到咖啡廳里,在咖啡的醇香里,將自己心中的不快飄散至空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