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地,單身年長者雖然可能還有點積蓄,卻完全沒有現(xiàn)金收入,光靠年金一定無法安度晚年,必須另謀他法。其實,只要利用積蓄來“生現(xiàn)金”,便能夠解決問題。
前面曾提到,獨自生活的單身者擁有不動產(chǎn)的比例很高,但因為是自己要住的房子,所以沒辦法轉賣或出租。不過若房子擁有三房兩廳的格局,不妨考慮出租,然后自己搬到提供照護服務的機構,如此一來便多了一項房租收入。
日本的“武藏野模式”
所謂“房屋凈值轉換抵押貸款”(ReverseMortgage),又稱“逆向抵押貸款”⑥,是一種以自己名下的房子做抵押的貸款方式。東京武藏野市是日本第一個引進這種貸款方式的地區(qū),又稱為“武藏野模式”,據(jù)說自1981年開辦后,20年來使用這種方式貸款的案例共有100件,但未形成風潮。
論及原因,首先是子女反對。因為他們認為父母的家就是自己的家,這種觀念也是他們有可能成為“預支年金生活者”的證明。我個人卻認為年長者若無法接受“名下的房子就是自己的房子,沒必要留給子孫”的觀念,一定也無法忍耐一個人的老后生活。相反地,身為“敗犬”的單身者因為沒有這些煩人的孩子或親屬,在這方面就顯得幸運許多。
我曾經(jīng)在日本極度老齡化的京都住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住在屬黃金地段的中京區(qū)。一到午餐時分,從玄關氣派的京都傳統(tǒng)舊式房屋深處,就會飄出陣陣燒烤香味;街上多是米店和豆腐店,而且魚店店頭大多擺著腌魚干而不是鮮魚。這里的銀發(fā)族雖然住在一平三十多萬日元的黃金住宅區(qū),卻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
我曾向京都市政人員提議比照武藏野,推廣“京都模式”,卻以“不符合當?shù)仫L俗民情”為由遭到婉拒。因為京都人繼承了數(shù)代祖先遺留下來的土地,對他們而言,賣掉土地就等于對祖先不敬。
有土斯有財?shù)纳裨?
但是,真有祖先代代相傳的土地嗎?我認為這只是抱持“有土斯有財”觀念的日本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神話罷了。而京都傳統(tǒng)住宅的各項研究數(shù)據(jù)也顯示,就連最具傳統(tǒng)京都風情的“山町”,當?shù)鼐用駜扇暗南茸嬉捕嗍峭獾厝?。這些由祖先代代傳承下來的田地,大多在幕末⑦后屢遭轉賣。因此,明治時期興起的大地主,多是幕末到明治期間,大量收購田地而冒出來的新興勢力。約莫半世紀之前,佃農(nóng)因為二戰(zhàn)后美國占領軍的農(nóng)地改革而擁有自己的土地,追溯起來,務農(nóng)也不過三代,因此什么“祖先代代相傳”的說法,實在很牽強。
我有個朋友的父親,就是因農(nóng)地改革而失去很多田地的地主。盡管如此,他還是將剩下的幾塊土地一一賣掉,供五個孩子念大學,只留下一塊自家耕種的田地。他父親認為讓孩子受教育,比守著祖先留下來的土地更重要。其實就算他要守著田地安享晚年,也沒人有資格抱怨吧。
正的贈與和負的贈與
在日本團塊世代中,遷居大都會區(qū)的有許多是家族次子或三子。他們在日后娶妻共筑自己的小家庭,正因為沒有從父母那里繼承任何財產(chǎn),所以認為自己辛苦賺來的東西,就該自己享用。我想團塊Junior 世代對這一點大概會覺得很失望吧,但也請好好地自我反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