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完了,我讓孩子們把這個故事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畫出來。剛說完,楊一帆一下聽明白了!她忽地跑回自己的座位,拿起紙分成格,開始畫了:第一幅,畫了一間小屋,屋子跟前有一個很小的螞蟻人——這么大點的孩子正是“螞蟻人”時期,畫的人全像螞蟻,兩個小圓圈上面長著兩根小觸角,小得幾乎看不見,只有常常接觸兒童畫的人才能注意到。第二幅,還是那座小屋,但是小螞蟻人不見了;第三幅,還是那座屋子,小螞蟻人又在房子外面;第四幅,房子外面開了一朵好大好大的花。我看了,幸福得不得了……
她畫的什么意思?第一幅,“三顆紐扣”在造房子;第二幅,下雨了,“三顆紐扣”進(jìn)了自己的房子;第三幅,別人來敲門;第四幅,雨過天晴,花也開了。
這就是說,孩子畫畫的興趣不但被激發(fā)起來了,不僅思維打開了,更重要的是,她作為人的那顆“心”被激活了,美好的、詩意的品質(zhì)就像清泉一樣,從她的心里流淌出來了。她因此而幸福著,不再關(guān)注自己的畫是否能讓媽媽喜歡,也不再顧得上顏料是否弄臟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