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11 成于樂觀——樂觀是成長的必修課
孩子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父母和老師也會鼓勵他們樂觀對待,不要總是消極地看問題。但過度樂觀并不是一件好事。父母要讓孩子牢記一句話: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親子放大鏡
琪琪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在一場車禍中去世了?,F(xiàn)在無論做什么事情,她都表現(xiàn)得很悲觀。在她的眼里,天空總是灰暗的,沒有一點色彩……
為了讓這個孩子變得樂觀起來,媽媽給她講了一個故事:二戰(zhàn)時期,猶太精神病專家弗蘭克在法西斯的集中營里失去了妻子、孩子以及一部傾注了畢生心血的手稿,幾乎一無所有了。換成別人的話,肯定早已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而痛不欲生了,但他卻堅強地選擇了活下來。為什么有些人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很快就絕望而死,而另一些人能夠活下來,而且變得更加堅強呢?經(jīng)過研究,他得出一個結(jié)論:這種天壤之別是人生態(tài)度的差異造成的。面對滅絕人性的法西斯的暴行,弗蘭克說:“有一種自由是無法剝奪的,那就是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選擇自己人生態(tài)度的權(quán)利,這種選擇決定了我們的人生。”
媽媽接著告訴琪琪:“這是因為樂觀的人會變得堅強堅韌,悲觀的人會變得脆弱。這樂觀和悲觀都是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無論你選擇什么樣的態(tài)度,都一樣要度過這一生的,那為什么不以樂觀的態(tài)度和笑臉面對每一天呢?”
琪琪看著媽媽說:“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樂觀起來,我很早以前就不會笑了?!?/p>
媽媽說:“什么是樂觀?就是無論碰到什么樣的困難和問題,都盡量往好的方面想??!比如下雨會給你的行動造成不便,但你也不必郁悶。你可以這樣想:這雨下得多及時??!那田里的秧苗,花園中的花草,多么需要這場雨水的滋潤??!這樣你的心情就會好起來。記住,凡事往好的方面想一想,每天都試著露出笑臉,就是一種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其實人生就像月亮一樣,有陰晴圓缺,我們難免會有悲傷的時候,但我們不能總是沉浸在悲傷中。我們要用樂觀的精神來對抗生活中的悲傷。只要你試著樂觀起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也有許多值得高興的事情,原來生活還是如此美好的??!試試吧!樂觀起來!”
聽了媽媽的話,琪琪的生活真的有了許多變化,她不再每天都繃著臉,開始主動跟同學接觸了,試著去微笑了?;丶业穆飞纤膊辉俚椭^,當她仰望天空的時候,她覺得那里變了顏色——已經(jīng)是一片蔚藍。這大概就是樂觀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