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依賴他人(2)

31個壞習慣毀了孩子的大未來 作者:張芷華


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過:“教育上的錯誤更不可輕犯?!苯逃系腻e誤和配錯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無法重來,因為已經(jīng)吞進肚子里,它們的影響是終身的。

一般任性、有依賴心的小孩,在日常生活中時好時壞,反復無常。父母需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同時要有耐心、毅力、信心,不能表現(xiàn)出無可奈何、唉聲嘆氣的模樣,另外還要制定有效措施,堅定不移地執(zhí)行。

人非草木,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只要能根據(jù)孩子各自的特點,教導有方,“成龍”“成鳳”的愿望也能實現(xiàn)。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早在1927年就提出:“凡孩子自己能夠做的,就應該讓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边@是符合教育原則的至理名言。

有依賴心的孩子,首先是嬌氣,所以有很多事情都不會做。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過分依賴時,就要采取行動對孩子進行教育,但一定要耐心教導孩子做事情。

父母可從簡單的事教起,例如教孩子洗手,先把手打濕,再抹上香皂,兩手搓揉,最后用清水沖洗干凈。開始時即使簡單的步驟也要一步一步地教。類似的事情,如刷牙、洗手帕、洗澡等都要先教步驟,也可先做示范,再讓他們親自練習。

此時,父母要有耐心,不要因為孩子動作慢或做不好而生氣地幫他完成。

我們知道,有依賴心的孩子,多數(shù)是在優(yōu)裕的生活環(huán)境養(yǎng)成。幫孩子創(chuàng)造有益的生活條件,可以改變他們的依賴性。

首先要從孩子最感興趣的事做起。例如,孩子很喜歡模型,可以買飛機、輪船模型之類的材料讓他們組裝。假日外出游玩,出發(fā)前讓孩子準備用品,在旅行過程中,自己想辦法克服遇到的困難,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孩子有依賴心,究其根源,就是懶惰。父母可以讓孩子在做家事中克服懶惰的心理。例如洗碗、洗菜、倒垃圾等,盡量讓孩子獨立去做。有些家事也可以讓他們跟著大人做,例如收拾房間、整理桌面等,還可以讓孩子幫忙買調(diào)味料,既加強孩子的社交能力,又可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有依賴心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沒遇過挫折的。由于父母凡事包辦,凡事都是順利的,因此讓孩子遇到適當?shù)拇煺酆苤匾@缭谂c親友聚會時,可以舉辦一些有獎競賽的活動,刻意地制造一些困難和障礙,也可以選孩子較弱的項目,讓他們在挫折中了解依賴性的危害。

造成孩子依賴性強的原因,多數(shù)是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所致,應該讓孩子在這種環(huán)境中得以改變,家庭的各種競賽是孩子最感興趣的事情,如猜謎、唱歌、畫畫、游戲、運動、智力等比賽,在競賽中設法讓孩子有獲勝的機會,讓孩子體會到獨立做事獲得成功的快樂。

另外還要常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例如帶孩子參加假日球賽、文藝表演、有獎征答等活動,或帶孩子到集市、商場逛逛,到圖書館、博物館參觀,讓孩子從中理解自立的重要性,并要求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父母也應讓孩子在屬于自己的生活空間里自由發(fā)揮。

每一個孩子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父母可利用這一點,經(jīng)常鼓勵孩子:“別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做。”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不必要替孩子包辦一切,該放手的就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

對于那些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開始也許還不太習慣,做事會丟三落四,沒有規(guī)矩,父母可別著急,千萬不要替孩子去做,而應該教他們怎樣做,一旦孩子有了進步,就應及時贊美“你真棒”“我們的孩子真厲害”,讓孩子時時體會到親自做事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盡可能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讓孩子從小事做起,幫忙做家事,在勞動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從而使他們變得獨立。

不過在培養(yǎng)孩子動手能力的時候,要按照孩子的年齡、能力的發(fā)展程度對孩子提出適當?shù)囊蟆D芰σ獫u漸培養(yǎng),循序漸進的教 育方法可使孩子在遇到問題時,避免感到挫折而導致自信心的喪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