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場所,或許最容易被忽略的人類需求就是這一點—受重視的感覺。在生活中,注意到什么錯誤、什么行不通是一種天然的生存本能。對他人的重視需要更有意識地去表達,而受重視的感覺則像食物一樣重要。受重視的需求與生俱來,從未消失。發(fā)育不良是一種病,即新生兒不能正常地增加體重。研究表明,其中一項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看護人的撫摸、刺激和愛護。因為缺乏愛和關注,嬰兒變得情緒低落而畏縮。很快,他們會失去進食和與他人互動的動力。他們還開始表現(xiàn)出認知缺陷,變得易于染病,在極端情況下還可能死去。這個時候,他們確確實實地停止了脈動。
很顯然,我們多數(shù)人擁有更好的應對機制,但是,對于親密關系與溫暖關愛的深層需求貫穿我們的生活,對我們的表現(xiàn)產(chǎn)生極大影響。蓋洛普民意測驗發(fā)現(xiàn),雇員在選擇是否繼續(xù)從事某種工作時,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他們與頂頭上司的關系。蓋洛普測驗還發(fā)現(xiàn),要保持員工的高投入度、高生產(chǎn)率、低離職率,有12種關鍵因素需要關注。其中整整一半與“受重視”的問題緊密相關,包括:因工作出色而經(jīng)常受到認可和表揚,工作中有一位“把自己當人看”的上司或某人,“工作中有一位最要好的朋友”,以及有某人“鼓勵支持我的成長”。
讓人高興的是,事實證明我們的影響力遠超我們自己的感覺,無論周圍在發(fā)生什么,我們的影響力都超出我們平素行為的直接作用。我們的首要挑戰(zhàn)是,在每時每刻對自身感受有更多覺察。我們越多地觀察自己的感受,就越能從容地選擇如何應對它們。第二大挑戰(zhàn)是:學會特意地、經(jīng)常地調動正面情緒,因為它們最能激發(fā)我們的高效能。
在認識到威脅時,我們的自然反應會消耗我們的正面能量。我們儲備的價值和幸福越多,在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時,我們就越堅強。韌性(從情感低潮中迅速恢復的能力)更少依賴于特定環(huán)境中所發(fā)生的事實,而更多依賴于我們針對這些事實所虛構的故事。雖然我們天生對危險與威脅感到敏感,但我們可以系統(tǒng)性地訓練自己,使自己更多地覺察到生活中更值得重視的東西,并主動尋找能使我們感覺良好的人和事。有意識地培養(yǎng)一種更現(xiàn)實樂觀的視角,增強我們的情感儲備。
在心智層次,我們的核心需求是自我表達欲,即在世界中將我們的獨特才能應用于實際的自由。激發(fā)自我表達欲的,是我們掌控注意力、專注于某事的能力。在這一維度上,最佳運動也介于兩個方面之間:旨在完成一項特定任務的推理性、分析性思考(策略區(qū));專注力更廣闊、更開放,它能夠促進創(chuàng)造性、戰(zhàn)略性的思考(全局區(qū))。
圖1–4專注力象限圖(自我表達欲)
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總有無限的干擾和無盡的要求。我們很多人都是同時應付多項任務,很少長時間專注于一件事。無論我們做什么,缺乏專注總是有損工作的深度與質量,而且這是一種低效的工作方式,還延長了完成特定任務的時間。
在個體層面,要針對自我表達做工作,應該首先認識到,我們的心智有它們自己的思想。要馴服心智,我們必須培養(yǎng)自己的專注力。我們越能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就越能自由地作出有目的的選擇:把它們放在哪里、讓它們持續(xù)多長時間。在埃里克森的研究中,那些最棒的小提琴手騰出大段時間做最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所獲得的就是專注力。在刻苦練習的過程中,他們不但提高了自己的音樂技能,而且培養(yǎng)了自己的專注力。結果他們發(fā)現(xiàn),在一直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情況下,能堅持的最長時間是90分鐘。
小時候,我們學到的是一種策略性的注意力使用方式,即遵循邏輯、根據(jù)推理、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最后獲得理想的結果。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大多依賴于大腦的左半球,那里是存儲語言的地方。要進行更富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戰(zhàn)略性的思考,我們需要培養(yǎng)直覺的、比喻性的注意力,它能夠有效調動大腦的右半球。只有學會在左右半球之間自由靈活地運動(右上方象限和右下方象限),我們才能利用到全腦,才能獲得水平最高、內容最豐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