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對任何人都喜歡擺出一種樂善好施的態(tài)度。這種樂于助人的態(tài)度不管放在哪里,或許都會被人所喜愛。但是如果事成之后轉而擺出一副高姿態(tài),仿佛別人因為接受了你的幫助就應該低你一等時,那可就歪曲了“幫助”的本意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好心辦壞事。幫助一個人也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應該注意的地方或許也有很多,但其中有一條應特別注意,那就是:不要把“施恩”變成“施舍”。
黎陽今年25歲,剛剛參加工作,也沒什么積蓄。有一次,公司組織員工出去玩,這下可愁壞了她。本來自己就沒什么錢,這下出去玩還指不定花費多少呢?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空頭戶頭,想著找父母借也不大好,于是她打定主意找以前的一個閨中好友借錢。
那個閨中好友兩年前就嫁人了,而且丈夫還特別有錢,出門就是香車名牌包包。所以幾百塊錢的小事,對于她來說不值一提。當她聽說后,立馬說沒問題,錢立馬就給你轉過去。而且還再三吩咐道她如果一時不能周轉就不用還了,這點錢也不算什么。
可是兩周后,那個閨中好友就收到了黎陽的打款,原來這次活動公司全給報銷了。所以,黎陽一回來就把錢給打了過去,而且還說一定要還了借的錢,態(tài)度十分決絕。這時,那個閨中好友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在幫助黎陽時那種漫不經心的樣子,讓對方誤以為自己把對方當成了乞丐。于是她打電話過去,趕緊跟黎陽說錢收到了,朋友一場本來就應該互助嗎。
把“施恩”變成“施舍”,雖然有一字之差,高低立見,效果卻迥然不同。有些人一旦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懷一種優(yōu)越感。這種態(tài)度蔓延開來,只會引發(fā)相反的后果。因為這種驕傲態(tài)度,勢必讓自己當初的那些光輝形象在對方心中支離破碎。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想自己施舍了多少,而在所謂的“報酬”上斤斤計較的話,你就一定不可能會得到別人真心的謝意。你的這種行為,只會讓別人覺得你在落井下石。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你表面看上去在盡力,內心卻不然。試想一下,如果對方要為了你這點小小的幫助,而付出比原先更大的代價時,他會覺得你是處于真心在幫助嗎?恐怕只是覺得你在算計他吧。
所以,如果不想幫倒忙,而且讓人誤會你的含義的話,就應該注意下面幾個事項。
1. 在給予對方幫助的時候,不要表現得過于熱烈,這樣只會讓人覺得心理有愧疚于你,而且在某些時候,還會讓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
2. 把這種幫助當作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一切都表現得自自然然。也許對方當時無法強烈地感受到你的這種好意,但是日子一旦久了,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對方也能夠體會出你對他的關心,這就更增加了對方對你的好感。
3. 幫忙時切莫一副抑郁的姿態(tài),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至少不要在面上表現出來。如果你在幫忙的時候,覺得很勉強,讓受助方感覺到你言不由衷,他是不會從內心真正感激你的。
通常當我們用真心去幫助對方的時候,如果對方懂得知恩圖報,也不可能讓你的幫助如同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對方可能因為感激,而會用別的方式來回報你給予的幫助,因為你已經取得了對方的尊敬與信任。
幫助人也是一門藝術,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只有給自己和別人都留一份尊嚴,真正做到是用心在幫助別人,那么你就一定能得到別人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