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1)

不嬌不慣把孩子送進清華北大 作者:石娟


 

許多家長看到受嬌慣孩子的表現(xiàn)后,總是說我沒有嬌慣孩子,我只是想對孩子好一點,這應(yīng)該不算嬌慣吧!實際上,家長這些自認為正常的行為都是嬌慣。家長們應(yīng)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關(guān)注,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等,唯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為高素質(zhì)的人才。

1?給孩子特殊待遇

涵涵6歲了,長得聰明可愛,非常招人喜歡,他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在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爸爸媽媽都給他吃。涵涵很是挑食,在家里只要媽媽做的飯菜不合他的口味,他就不吃,媽媽每次都會給涵涵單獨做一份。

有一次,爸爸從北京出差回來,帶回來了好吃的北京烤鴨。媽媽把鴨子切好后,盛到了盤子里,喊大家來品嘗,涵涵第一個跑了出來。媽媽笑著對他說:“這可是北京有名的烤鴨,很好吃哦!”涵涵看著桌子上的鴨肉,突然用兩只胳膊蓋住了盤子,大聲說:“不許你們吃!”

初中時,涵涵在外地讀寄宿學(xué)校,因此每次回家,媽媽都會彌補性的給涵涵買很多好吃的、好喝的。涵涵愛吃雞,所以每次媽媽都會買一只雞做給涵涵吃。并且每次吃飯時,媽媽都會把雞腿、雞胸肉等一些雞身上的好肉夾給涵涵,而媽媽只吃一些雞頭,雞爪子……

如今涵涵都已經(jīng)14歲了,可是卻不太懂得孝敬父母,就拿平常放假回家來說,涵涵從來都不知道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吃東西也一樣,從來不知道讓人。

因為現(xiàn)在大部分家庭都是“4+2+1”式的,即六個大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和一個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一般孩子的地位可能就會高人一等,處處會享受到特殊的待遇,比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比如過生日,一定得買大蛋糕,送好禮物,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的生日可以不過。

很多父母出于對孩子的愛,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讓給孩子,孩子偶爾想讓父母分享,父母在感動之余卻經(jīng)常會說:“我們不吃,你自己吃吧?!遍L此下去,就會強化孩子的獨享意識,他們就會理所當(dāng)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據(jù)為己有。一旦孩子習(xí)慣了這樣高人一等的待遇后,他就會自感特殊,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guān)心他人。

所以,一定不能給孩子搞特殊待遇,不能以孩子為中心,什么事情都由著孩子,以免孩子養(yǎng)成講究物質(zhì)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父母一定要學(xué)會做理性的人,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是不能“感情用事”的。

菲菲的父母長年在外,菲菲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他們是個大家族,七大姑八大姨都住在近旁,整個家族就他這么個小孫孫、小寶貝,加之菲菲平時說話嘴甜,比較討人喜歡,大家都特別寵他、愛他。只要小寶貝一聲吩咐,無不照辦。

因此,即使爺爺奶奶不給他錢,他也不愁沒錢花。加之每次父母回來,總要好好補償自己沒在家的歉疚,一番溫情,基本上通過帶他吃吃喝喝和買東西來表達。班里小朋友還不知道阿迪達斯、耐克,他早已開始直奔小康了:阿迪達斯、耐克、巴布豆……應(yīng)有盡有。服飾高檔,文具也不遜色,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好玩的好用的,新出爐的文具他那兒都有,平時口袋里也總帶著零花錢。

如果孩子從小在家庭中處于中心地位,家庭給予孩子太多的特殊待遇,那么這個孩子在成年以后并不能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成人了,更不會知道自己對家庭還有義務(wù),并且會對別人表現(xiàn)出很強的依賴性。他們只考慮自己的存在,而不考慮他人的存在,只對對自己有利的事負責(zé),而對其他事根本不去關(guān)心。

為了防止孩子形成自私的性格,家長在家庭生活中要營造一定的“公平”環(huán)境,應(yīng)當(dāng)把孩子視為家庭的普通一員,家里的一切都是大家享用的,即使只有一個蘋果,也不要讓他獨吃,最好大家分著吃。父母還要教育孩子,既要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別人。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和其他成員是平等關(guān)系,自己有愿望,別人也一樣有愿望,好東西應(yīng)該大家分享,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平時,要教育孩子照顧老人、病人,鼓勵孩子“克己利人”,“愛人為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