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修身養(yǎng)性最重要的是“慎獨”
【原典】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禮記·大學(xué)》
【釋義】
所謂心要誠實,就是說自己不要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臭氣和喜歡美麗的顏色一樣誠實,這樣才能說自己意念誠實,心安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而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則無惡不作,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別人看你,就像能看見你的肺肝一樣清楚,掩蓋能有什么用呢?這就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一定會表現(xiàn)到外表上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
慎獨是儒學(xué)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我國古代儒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修身方法。
修身養(yǎng)性中最重要,也是最考驗人的一課便是“慎獨”,即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謹慎,簡而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個樣,一切都發(fā)自肺腑、發(fā)自內(nèi)心、發(fā)自全部的感官,就像手腳長在自己身上一樣自然自如,一樣真實無欺。
《中庸》里說:“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币馑际牵骸熬訒驗閾挠凶约嚎床坏降牡胤蕉訃乐?,會因為擔心有自己聽不到的地方而更加小心。沒有比在那些不易察覺的地方更能表現(xiàn)出君子人格的,也沒有比細微之處更能顯示君子風范的。所以,君子是要嚴肅地面對自己的。”
曾國藩總結(jié)自己一生的處世經(jīng)驗,寫了著名的“日課四條”,即:慎獨、主敬、求仁、習勞。這四條,慎獨是根本,是“體”;其他三條是枝葉,是“用”。
劉少奇對“慎獨”作了更通俗的解釋:一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jiān)督時,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而做不做壞事,能否做到“慎獨”以及堅持“慎獨”所能達到的程度,是衡量人們是否堅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績大小的重要標尺。
儒家的這種自我道德修養(yǎng),一直是兩千多年來歷朝歷代知識分子奉行的道德法典,其中有三個人的事跡比較突出:
其一,東漢時被譽為“關(guān)西夫子”的清官楊震。他任荊州刺史時,發(fā)現(xiàn)一個叫王密的人才華出眾,便向朝廷舉薦。朝廷接受了楊震的舉薦,委任王密為昌邑(今山東金鄉(xiāng)縣)令。王密對楊震十分感激。他私下拜會楊震,執(zhí)意送上十兩黃金以表謝意,并低聲說:“黑夜里,無人知道,您就放心地收下吧!”楊震臉色陰沉,斥責道:“你送黃金給我,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說無人知道呢?自古以來,君子慎獨,哪能以為無人知道,就作出違背道德的事情呢?”一席話,說得王密羞愧難當,他急忙起身謝罪,收起金子走了。
其二,元初的許衡。據(jù)明宋濂等撰的《元史·許衡傳》記載:許衡字仲平,河南泌陽縣人,任過集賢大學(xué)士兼國子監(jiān)祭酒,領(lǐng)太史院事,為中央最高級的學(xué)官。他是元代三大理學(xué)家之一。他早年“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不熟則食糠菜茹,處之泰然”。他“嘗暑中過河陽,道有梨,眾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騿栔?,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嗽唬骸纴y,此無主?!唬骸鏌o主,吾心獨無主乎?’”仍堅決不吃無主之梨。后來,他“財有余,即以分諸族人及諸生之貧者。人有所遺,一毫弗義弗受也”。他一生清廉自守,堪為楷模。
其三,清朝雍正年間的葉存仁。他先后在很多地方做過官,歷時三十余載。一次,在他離任時,僚屬們派船送行,然而船只遲遲不啟程,直到明月高掛才見劃來一葉小舟。原來是僚屬為他送來臨別饋贈,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來。他們以為葉存仁平時不收受禮物,是怕別人知曉惹出麻煩,而此刻夜深人靜,四周無人,肯定會收下。葉存仁看到此番情景,即興寫詩一首:“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隨后將禮物“完璧歸趙”了。
楊震、許衡和葉存仁,他們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堅持操守,自覺地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確實是難能可貴的,他們的高潔言行,是值得繼承發(fā)揚的。
“慎獨”作為自我修身的方法,不僅在古代的道德實踐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對今天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shè)也依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一般來講,在公開場合下,一些人能夠約束自己的言行,不會作出有違黨紀國法、有悖道德規(guī)范的事。但是,在非公眾場合,有些意志薄弱的人就可能會不善“慎獨”,做些壞事,并自認為“沒有人知道”,“不要緊的”。分析現(xiàn)在查處的一些犯罪分子的蛻變過程,可以說,他們中的大多人都是從不“慎獨”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