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車站前的公共汽車站(2)

11元的鐵道旅行 作者:劉克襄


職是之故,我更懷念,二十多年前當兵時,在這里彎腰低頭,從老鼠洞般的售票口,買到一張紙車票的滋味。過去,公共汽車服務(wù)網(wǎng)發(fā)達時,售票口的服務(wù)不止一個小洞?,F(xiàn)在退化到一處,雇了個中年婦人,坐在低矮票口之后的木椅,兼作老人票卡和學(xué)生月票卡的更替服務(wù)。那最后的洞口對我,卻是通往高雄的窗口。

我掏出銅板,繼續(xù)著半甲子前的買票姿勢,洞里的售票婦人收到錢后,一如我的期待,從一疊厚厚的車票上,撕下了小小一枚,薄薄的,跟硬紙票差不多大小的公車票。

我很感動,這兒繼續(xù)在賣紙票。全臺惟一還在賣公車票的大都會。我也很喜歡,一個城市最早的接觸,是透過手工車票的遞送。

再仔細瞧,售票婦人遞給我的,可是六元的普通車票,印制單位:高雄公共車船管理處。每張車票上,都蓋了一個藍色章,模糊的字跡寫著,“改作冷氣車十二元”。

那是什么意思呢?初次購買,我就有一個不祥的預(yù)感?;蛟S這一批售完,就不再有紙車票了。一如其他鄉(xiāng)鎮(zhèn),為了方便,都改用計算機操作,有人購買時才打印出車票。也許,下一次來,就消失了。

高雄能否保留公交車紙票的文化,成為旅游的特色,鼓勵大家多坐公交車呢?我低下頭,繼續(xù)買了第二張,做為打狗⑴旅次的重要紀念。

至于,要從這兒再搭往哪里?我抬頭,凝視著票口上繁復(fù)的公交車路線圖,竟覺得已經(jīng)抵達終點,干脆悠閑地坐在候車椅上,暫時哪里都不去了。(2004.3)

附注:二○○五年十一月,我去購買公交車紙票時,已經(jīng)不再販賣。里面的售票婦人,請我自備零錢,直接上公交車投幣。

(圖注)

過去到高雄,我總是很享受從售票口獲得公交車紙票的樂趣。

為了三鐵共構(gòu),高雄老車站搬了八十多公尺,離家六年多了。

高雄公車站,外貌實在無可取,但我人生中的一些流浪,自這里啟程。

⑴打狗:高雄最早的名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