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搭飛機抵小港機場后,通知下午要開會的單位,不必來接送了。我自行搭乘公交車,先去了火車站。
高鐵動工后,火車站像一處大煉鋼廠,鎮(zhèn)日轟隆不息。從那時起,就不曾從火車站進出南臺灣第一大城。但那兒離開會的地點猶若參商之遙,為何突然動念走訪呢?
旁人或會猜測,莫非是想要觀看舊火車站恢宏、典雅的樣貌,或是欣賞充滿后現代色彩的臨時車站,閃爍著迷離的霓虹光影和線條,解構高雄車站大興土木所帶來的吵雜和混亂?
假若是一年前,也許吧!但我現在前往那兒,別人可能很難相信,竟只是為了走訪火車站前的公共汽車站。這座老舊的公車站外表特別嗎?其實,既尋常又普通。說穿了,只是座比一般候車室高聳、堅固的大水泥涼亭。
不過,妙處在于,此一老車站中間有一座售票亭,很像臺中的公共汽車站內容,依服務功能,典雅地以橢圓形興建而成。早先它可能是洗磨石子的外貌,現在為了呈現嶄新的氣息,涂上了喪盡美學品味的青綠色。無論如何,能夠繼續(xù)存在,總是教人欣慰的。
當代的旅人有一缸子,總愛懷念舊建筑的火車站,卻很少人提及老式的公共汽車站。畢竟,公共汽車站的外貌,多半不若火車站的出色。再者,鐵道歷史悠久,鐵道建筑文化更非公共汽車所能比擬。但可別忘了,許多火車站正對面,往往就有一座小小的公共汽車站,或者一處公共汽車候車亭,提供人們繼續(xù)往更偏遠地方旅行的機會。
質言之,許多公共汽車會載著旅人,抵達一些火車難以抵達的鄉(xiāng)鎮(zhèn),那兒也有不少老舊公共汽車站矗立著。它們雖非古跡,卻同樣帶來分離聚合的哀樂,和我們的生命旅程緊緊相扣。當一處城市改變地貌,惟一還存在,往往不被眾人重視的地方,很可能就是這個角落。
我是如此懷念著天祥車站、六龜車站之類,不勝枚舉的小鎮(zhèn)車站,因而對這個角落更加擁有執(zhí)著的情感。高雄的公共汽車站,更是集這種被漠視之大成,醒目地存在著。在高雄旅行,若是忽略這里,何謂在地的高雄,恐怕難以拿捏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