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塞柏(JamesThurber)所寫的童話《好多月亮》(ManyMoons)也很值得一談。與李歐尼一樣,塞柏的故事亦在強調(diào)想象世界的價值,主張創(chuàng)造力應從維生的壓抑中解放出來,但他并未誤解精神文明與物質(zhì)文明的依存關系。事實上塞柏比李歐尼更為激進,他用虛構(gòu)的創(chuàng)造性觀點,直接挑戰(zhàn)物質(zhì)世界的既定法則,企圖顛覆以維生為基礎的現(xiàn)實規(guī)律。他的筆法知性而幽默,初版的插畫為LouisSlobodkin的素描,線條簡潔流暢,格調(diào)甚高,畫面較為抽象,卻因而留下較大的想象空間。初版,遠比再版改由MarcSimont重畫的好。
塞柏的故事犀利而風趣,對白句句詼諧,我只能摘錄末尾幾段對白,作為下文要拿來討論的材料。
“沒有人能幫我?!?/p>
悲傷的國王,繼續(xù)對彈琴的小丑訴說著:
“月亮馬上要升上來了。它將照進公主蓮娜的臥室。公主馬上就會發(fā)現(xiàn)月亮還掛在天上,并沒有被摘下來掛在她的脖子的項鏈上。彈點曲子吧!彈點悲傷的,當公主看到月亮的時候,她又會生病。”
小公主蓮娜剛剛病愈,因為國王送了月亮給她。當她還在病床上時,國王問她喜歡什么。她說給了她月亮,她的病便會好起來。國王找宮廷的大臣、巫師與數(shù)學家去想辦法去摘下月亮,但每個人都搖頭說月亮太大太遠。倒是那個在宮廷里彈琴以娛國王的小丑直直地走進小公主的臥室去問小公主:
“你覺得月亮有多大?”
“比我的拇指甲還小一點,因為我伸出手對著月亮比對,它就那么個大小?!?/p>
“那么它有多遠?”
“不會比窗口的大樹還高,因為有時候它被樹鉤在那樹梢上。”
“那很容易,我會爬到樹上把月亮摘下來給你?!?/p>
彈琴的小丑想了想,又問:
“月亮用什么做的呢?”
“用金子??!真傻?!?/p>
小丑請鐵匠依樣做了月亮,穿成項鏈,讓小公主掛在脖子上,隔天小公主的病便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