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節(jié):學校教育的新觀點(11)

了解你的學生:選擇理論下的師生雙贏 作者:(美)威廉·格拉瑟


所有人類的行為,無論簡易如吞咽食物以維生,或復(fù)雜如孤獨時掙扎求愛,無一不是企圖要滿足我們這些基本需求。機器則沒有這類內(nèi)在需求,機器無論做什么,它們只執(zhí)行人類要它們做的事,或接受其他機器對它的指揮,如果沒有外來的指令,機器將一無作為。相對地,由于人類總要嘗試滿足某一項或某幾項內(nèi)在基本需求,人類總是不斷地在行動。我們都很清楚,那些不想念書的學生,由于受到他們內(nèi)在需求的驅(qū)使,不但沒有中止過他們的行動,而且還動作頻繁,只是因為他們所做的不是我們所期望的,所以我們就將之視為“紀律問題”(discipline problems)。

事實上,學生在學校里的表現(xiàn),和在其他地方并沒有任何不同之處,他們只是嘗試去滿足那些他們所察覺到的欲求不滿之處。如果他們餓的話,他們就會試著去找食物來吃,或者至少他們會更懷念食物,而非所學的功課;如果感到寂寞,他們就會花時間找朋友來解悶,而不會埋首書堆;如果覺得無趣,他們就會自己找樂子;如果被編在嚴密的組織中,他們就會鉆漏洞找自由;如果功課差勁,飽受挫折,他們就會拒絕與學校配合,或者嗑藥(多數(shù)是喝酒)來忘掉這一切,以便重新找回自我掌控的感覺;如果別人不尊重他們,嗑藥會重新給他們權(quán)力感,并且不會否定他們所一心追求的。平心而論,那些平常威風八面的運動員和演員們,當他們不是眾人的注目焦點時,只為了短暫的空虛感就跑去嗑藥,如此我們也實在不好苛責那些飽受挫折的學生,拿藥物來麻醉自己了。

誠如選擇理論所言,如果外在的任何東西,包括學校在內(nèi),都無法滿足我們內(nèi)在的基本需求—因為只有我們自己才辦得到,那么一所好的學校就可以被定義為:在那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相信,如果他們下工夫來學習,就能使他們的內(nèi)在需求得到應(yīng)有的滿足,而讓他們的持續(xù)學習變得有意義。在這樣的學校,盡管學生的努力會得到一些立即的滿足,但是他們也將明白,即使是某些未能立即得到滿足的努力,在將來還是會有回饋的,就像畢業(yè)證書之類。如果我們對學校采取這樣的定義,就只有極少數(shù)的中等學校稱得上是好學校了,因為大多數(shù)的中等學校都采取外在控制理論的觀點,從不把學生或教師基本需求的滿足視為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針對這樣的缺失,我們在本書直截了當提出改善之道。由于錯誤地認為所有學生都樂于學習學校所開設(shè)的課程,大部分學校都將辦學目標集中在教學(teaching)和訓導(directing),因而忽略了學校所教所訓是否能夠讓學生或老師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既然這種呆板的填鴨式教育無法滿足任何無心向?qū)W的學生,因此學校的教育目標往往也就難以達成。事實上,連許多積極向?qū)W的學生所表現(xiàn)的都沒有達到他們應(yīng)有的水平。學生考試成績不僅低落,還會持續(xù)低落下去,除非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和更多的老師都覺得學校真能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