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類社會:競爭=危險?

偷窺社會學家的書桌 作者:笑陽


生物學家和經(jīng)濟學家們都對“競爭”這個詞津津樂道。但有時個體競爭的成功,很可能成為集體悲劇的開始。

如果說生物學家和經(jīng)濟學家們有什么共同點的話,那就是他們都對“競爭”這個詞津津樂道。在生物學家眼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一條真理,無數(shù)的物種在這條真理之下得到進化,發(fā)展出我們今天絢麗多彩的生物世界。在經(jīng)濟學家眼中,“市場競爭”是一劑靈丹妙藥,有了它,人類發(fā)明了一代又一代新產(chǎn)品滿足永無止境的需求,人們享受到了越來越低廉和優(yōu)質的服務。

但是,“競爭”真的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嗎?一些學者注意到,有時個體競爭的成功,很可能成為集體悲劇的開始。

大角麋鹿和肥胖的海象雄性麋鹿在繁育后代的競爭中靠的是它們頭上樹杈一樣的鹿角。雄性麋鹿個體的鹿角架越寬闊,它在與對手爭奪雌性麋鹿的爭斗中才有更大的獲勝可能,因此也擁有了更多繁育后代的機會。在這方面,自然選擇垂青于大角麋鹿,有一些雄性麋鹿的鹿角幾乎達到了15米寬。但是,麋鹿的這種競爭對于它們的群體來說并沒有什么好處。

寬大炫耀的鹿角在主人奔跑逃命的時候毫無用處,反而是一種累贅。曾經(jīng)有人看見一群狼追逐一只頂著15米寬的大角的麋鹿進入一片樹林。盡管麋鹿竭盡全力沿著曲折的路線逃跑,可是頭頂上的大角在樹叢中絆來絆去,讓它無法迅速通過樹林。結果爭奪配偶時的優(yōu)勢成了逃避捕食時的障礙,一種自然選擇的勝利者成了另一場生存競爭的犧牲品。

不幸的是,雄性大角麋鹿已經(jīng)占有了相當多的雌性麋鹿。它的后代也不出所料遺傳了它那值得炫耀的大角。于是,一段時間之后,整個麋鹿群體的逃生能力都降低了,高興的只有那些垂涎欲滴的狼群。

海象是另一個例子。這種海洋哺乳動物體形龐大,在針對配偶的爭斗中,個頭較大的雄性海象常常能夠占據(jù)優(yōu)勢,勝利者占有一大群雌性海象,也因此繁育了一大群像它們一樣肥胖的后代。體重是海象爭奪生殖權的一個有利條件,但是在其他方面卻成了缺陷。為了維持龐大身軀的消耗,一頭雄性海象每天需要吃掉幾百公斤的魚;而且由于體重太大,有時雄性海象不小心還會把自己的親密愛人壓個半死;過于肥胖還容易導致畸形。所以,當雄性海象們爭相炫耀自己肥碩的身姿的時候,它們群體的命運卻并不樂觀。

進化似乎走進了一個悖論:個體的競爭優(yōu)勢反而削弱了群體生存的能力。

競爭將人類引向何方?

那么在人類的社會中,競爭又會如何呢?有人認為自由競爭、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弱肉強食不僅是自然界的本質,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但是,如果我們冷靜地看看人類的處境,就會發(fā)現(xiàn),競爭給人類帶來的前景并不美妙。

在體育比賽里,球員們?yōu)榱巳〉脛倮ㄟ^服用促蛋白合成類固醇藥物來增加肌肉力量。當人們?yōu)榱双@勝爭先恐后地服用藥物的時候,問題就來了。球員的健康因此蒙受嚴重的后果,性格暴躁好斗,內分泌紊亂,精子變異,甚至罹患各種癌癥。從整體上看,他們的情況顯然因此而變得糟糕了。

在選拔考試中,考生們?yōu)榱巳〉酶叩某煽儾坏貌换ㄙM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參加輔導班,或者按照繁重的復習計劃專攻考試的科目。這是一場比拼毅力和記憶力的競爭,人們?yōu)榇烁冻龅脑絹碓蕉?。很多考生付出了健康的代價,精神衰弱成為普遍現(xiàn)象。而他們在考試科目上付出的大量心血在考試結束后很可能被證明是毫無用處的。從整體上看,考生們也遭受了競爭之苦。

在人與人的經(jīng)濟競爭中,全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最富裕國家中的1/5人口控制了全球國內生產(chǎn)總值總額的86%,全球出口總額的68%;世界上最富有的200人總收入占世界全部人口總收入的41%;而與此同時,有80個國家目前的人均年收入比10年前還少。

在國家與國家爭奪資源的競爭中,資源越來越為某些富國所壟斷,而且也越來越匱乏。眾多發(fā)展中國家眼下或是資源短缺,或是被迫過分廉價地出賣資源,于是資源緊張很快成為社會危機的催化劑和并發(fā)癥。

在世界各民族的生存競爭中,無數(shù)花樣百出的殺戮機器被制造出來,用于消滅自己的對手,保全自己。無數(shù)的戰(zhàn)爭和死亡沒有為人類帶來和平,反而讓人類生存的世界越來越緊張和危險。

人類在“非零和博弈”中延續(xù)讓我們步入危險境地的競爭究竟是一種什么東西?從博弈論的角度看,你會發(fā)現(xiàn),在這種場景中,參與活動的各方完全處于對立的狀態(tài),不論采用什么策略,一方有所得必然意味著其他各方有所失,換句話說就是“損人利己”。就好比一塊蛋糕,一個人切走一大塊,也就意味著其他人只能分享一小塊,當局者因此處于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狀態(tài),沒有調和的中間道路,結果當然非常殘酷。這種博弈被稱為“零和博弈”。

在零和博弈中,所有人的得失加起來等于零,可是所有的人們都為這個“零”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從整體上看得不償失。這就是我們的競爭。

那么,我們還有沒有別的道路可以走呢?研究博弈論的學者們認為是有的。因為如果我們改變一下規(guī)則,就可以讓“零和博弈”變成“非零和博弈”。在這種博弈中,對局各方不再是完全對立的,一方或幾方所得,未必意味著他方必有所失;反之亦然。這樣,就會出現(xiàn)各方都認為對自己有利的對策和結局,當然也會出現(xiàn)各方均受損失的對策和結局。故而非零和博弈也稱為合作型博弈。簡單來說,就是從大家一起分蛋糕變成了大家一起做蛋糕。蛋糕烤糊了,大家都吃不成,可是蛋糕做大了,大家都會從中得利。既然如此,溫情脈脈的合作也就成了最優(yōu)的選擇。

有些社會學家認為在人類發(fā)展過程乃至個人生活中,總是合作多于競爭,甚至說人類所有重大成就都是合作的結果。在很多時候,合作可能比競爭更有效率。認識到非零和博弈的重要價值是人類認識史上的一個重要進步,它啟示人們重新思考競爭對手的存在,倡導在合作中求得生存和發(fā)展。當我們社會的規(guī)則傾向于非零和博弈的時候,我們就不會飽受“競爭”之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