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有句名言:“能夠生存下來的,既不是最健壯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夠適應變化的物種?!?/p>
西方有一則寓言:上帝創(chuàng)造了一群魚,把它們放到大海里,突然想起一個問題——魚的身體比重大于水,魚一旦停下來,就會向海底沉去,沉到一定深度,會被海水的壓力壓死。上帝趕緊找到這些魚,給它們一個法寶——魚鰾。魚鰾是一個能自己控制的氣囊,魚可以通過增大或減小氣囊的辦法來調(diào)節(jié)沉浮。可是,上帝沒有找到鯊魚,想到鯊魚必死無疑,他很是傷心了一段時間。億萬年后,上帝想看看魚長得如何,就把它們統(tǒng)統(tǒng)聚在了一個水域,出乎上帝的意料——沒裝上魚鰾的鯊魚居然很健康,而且成了海里的強者!上帝不解地問鯊魚:“你為什么沒被海水淹死,活得這樣好?”鯊魚笑著說:“上帝啊,這得謝你!你當初不給我魚鰾,我無時無刻不面對壓力,不得不時時運動著,所以練就了強壯的身體?!?/p>
(2)如何使用壓力“雙刃劍”
有人形象地將壓力比喻成一把琴,琴弦繃得太松了無法彈,繃得太緊了又會斷,只有拉得不緊不松,恰到好處,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藝術大師莎士比亞則將壓力比喻為“雙刃劍”,認為使用不當,害己害人;使用得當,可以用來防衛(wèi),使之為己所用。
一艘貨輪卸貨返航,在浩瀚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風暴。
老船長果斷下令:“打開所有的船艙,立刻往里面灌水?!?/p>
水手們擔憂:“險上加險,不是自找死路嗎?”
船長鎮(zhèn)定地說:“大家見過根深干粗的大樹被暴風刮倒過嗎?被刮倒的都是沒有根基的小樹?!?/p>
水手們半信半疑地照著做了。雖然暴風巨浪依舊那么猛烈,但隨著貨倉里的水越來越滿,貨輪漸漸地平衡了。船長告訴那些松了一口氣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風打翻的,如果裝滿水負重了,風是吹不倒的。在船負重的時候,是最安全的時候;空船時,才是最危險的時候。”
由此可見,對于無法逃避也無從選擇,你除了勇敢面對,還要練就一身抗壓的本領,用智慧來化解這些壓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壓力的主人,而非壓力的奴隸。這就好像,一個人只有當心靈的木桶不斷擴大時,才能容納更多的水,惟有抗壓本領提高了,才能真正做到化壓力為動力,快樂工作快樂成功。因此,有人戲謔地講:“成功的背后是靠一條‘壓力’之路走出來的。”簡而言之,所謂的抗壓本領其實就是有效減輕壓力的方法。
反觀現(xiàn)代社會,“高壓”可怖。如何讓自己在高壓中更加從容不迫,變得更加有品位,生活質(zhì)量更高,探索減輕壓力的方法,已日趨成為現(xiàn)代人的一項追求。他們不愿再忍受節(jié)奏狂亂的現(xiàn)狀,而是亂中思靜,時時懂得停下來思考一下:我的生活究竟需要什么改變?如何減輕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