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莊子》書中沒有提到的故事說:也許是為了表示衣錦還鄉(xiāng)吧,有一次惠施帶著龐大的車隊,前呼后擁,路過宋國的孟諸。恰好莊子正在那個地方,他看到惠施招搖過市、不可一世的氣派,心里很是犯惡心,以至于連自己剛剛所釣的魚都感覺有些多了,于是就把它們隨手扔進(jìn)了水中。關(guān)于這件事,現(xiàn)代文豪郭沫若同志評論說:莊子“對于富貴的潔癖似乎潔到連看都看不慣了”,他“確是做到了‘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
從上面兩個故事可以看出,莊子和惠施不僅地位懸殊、思想各異,而且人生目標(biāo)、性情喜好也截然不同。這就決定了他們雖然是好朋友,卻不可能是志同道合的所謂“道友”,而只是有機(jī)會就要斗斗嘴皮子的“辯友”,辯論的目的正是為了捍衛(wèi)各自所堅持的“道”,即他們的思想和信仰。
莊子和惠施辯論的問題很多,包括什么叫有用,什么叫無用,怎樣使用無用的東西,以及什么是真正的人性,什么是人性的迷失,等等??此麄兊霓q論,就像是看江湖中傳說的兩大高手過招,那真叫精彩!其中最耐人尋味的一次交鋒,是莊、惠關(guān)于水中的魚兒是否快樂,人是否能知道魚兒快樂,以及怎樣知道魚兒快樂等問題的連續(xù)辯論,也就是最廣為后世所知并津津樂道的所謂“濠梁之辯”。這些辯論涉及的具體問題和內(nèi)容,我們留待后文細(xì)說。
讀者可能要問:辯論的結(jié)果,莊子和惠施到底誰贏了?如果只簡單地看《莊子》書中的描述,似乎最后定勝負(fù)的那一招都是莊子出的,可見莊子的功力顯然更勝一籌,他總能笑到最后;相反,惠施雖然常常率先出手,給莊子出難題,刁難他,是辯論的挑起者,但在辯論中他卻不僅一直處于下風(fēng),并且還屢屢遭到莊子的嘲諷和棒喝,幾個回合下來,他就被駁斥得啞口無言了。
實際情況難道果真如此嗎?我覺得不一定。因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對二人辯論過程的記述或追述,全部出自莊子門徒之手,其中潛在的立場傾向(維護(hù)莊老師的尊嚴(yán)和形象)不言而喻。
客觀地說,從第三者或現(xiàn)代人的角度看,莊、惠的每一次辯論,結(jié)果都很難說誰輸誰贏。多數(shù)情況下,兩個人都只是分別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打了個平手,最后不是一方說服了另一方,而是仍然都頑固堅持著自己原先的觀點。甚至,嚴(yán)格地說,在論辯的邏輯性上,莊子有時候反倒有些不如惠施縝密。例如,在關(guān)于魚之樂的“濠梁之辯”中,莊子就有詭辯的嫌疑。
可以想象,如果由惠施的門徒來記述的話,這些辯論或許就不再是每每以惠施的啞口無言來收尾了,而處于上風(fēng)、笑到最后的,也可能就不是莊子了。
現(xiàn)存《莊子》這部書,古代學(xué)者一般的看法是,其中內(nèi)篇的7篇文章是莊子親筆所寫,集中且真實反映了莊子的思想原貌。而按照明末清初的大學(xué)者王夫之的觀點,這最精彩、最重要的7篇文章,很可能是莊子由于同惠施辯論,受到對方思想的“刺激”而寫出的,或許徑直就是莊子為了反對惠施的思想而作。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么我們就可以說,沒有惠施以及他對莊子的屢屢刁難,也就沒有《莊子》其書,以及思想家莊子其人了。
莊子和惠施,他們兩個志不同、道不合的高人,不見面則已,見了面就要“掐架”,這種情形正如《射雕英雄傳》中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高手那樣,每次見面要是不過過招兒,不痛痛快快地掐一架,彼此都會覺得不過癮,都覺得見面沒意思,都不算是見了面。按說,莊、惠二人之間應(yīng)當(dāng)是相互恨得牙癢癢,屬于水火不相容、有你無我的所謂敵對關(guān)系??墒牵瑢嶋H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這倆家伙“掐架”不僅掐上了癮,掐出了思想的火花,而且居然還掐出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