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曲:事件的回聲(10)

甘地的真理 作者:(美)埃里克·埃里克森


擴展,世界上沒有幾件事可以與之相比。理解這些人的生命,對我們自身有著很深的影響,可以幫助我們想象生活在不同的社會及歷史情境下,生命是何種模樣;也可以讓我們對于生命的運轉(zhuǎn)產(chǎn)生新的領(lǐng)悟;并且或許可以提供我們一個參考架構(gòu),讓我們重新評估自身的經(jīng)驗、命運以及存在的各種可能?!盬illiam McKinley Runyan, Life Histories and Psychobiography: Explorations in Theory and Metho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p 3. 中譯文參見:《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丁興祥、張慈宜、賴誠斌等譯,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23頁。

因此,在原則上,“寫”心理傳記和“讀”心理傳記是兩種不同的語境。在前者,我們想起了牛津大學校長H.R.特雷弗-羅珀在1957年11月12日一次演講中說過的話:“在人文學科的研究上,一個新的錯誤往往比一個古老的真理要來得更有生命力,而拿一個有成果的錯誤去和一個沒有成果的準確性相比也是如此?!贝苏Z作者曾任牛津大學校長。此語出自他1957年11月12日在牛津大學所作題為“歷史:內(nèi)行與外行”的演講。轉(zhuǎn)引自田如康、金重遠選編:《現(xiàn)代西方史學流派文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04頁。而在后者,歌德《浮士德》中的名句則響在耳邊:“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