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現(xiàn)在已經不是討論“要不要”退出的問題,而是選擇何種退出政策路徑的問題。
對于任何宏觀當局來講,面臨總需求上升和通脹壓力時,政策的選擇無外乎兩個方向:對外升值和對內緊縮。
對于一個重商主義的經濟體而言,升值的內在動力何在?
我們的現(xiàn)實利益(就業(yè)+社會穩(wěn)定)都壓在這里,而出口部門恰恰在扮演貢獻就業(yè)的角色。如果短時間內他們沒有了生計,中國經濟就只剩下重化工了。沒有就業(yè),就沒有收入,那何來消費呢?顯然,匯率調整已經無法將中國帶出失衡的泥潭。
既然內在動力缺失,那就看外部壓力。危機后的美元進入了風雨飄搖時期。
當下美元的匯率很大程度上是靠人民幣的“軟釘住”來維持的。全球最大的釘住美元的超級經濟體一旦拋棄美元錨,美元的跌勢很可能就會加速。 全球資產和商品價格將出現(xiàn)急升,隨后將是通脹惡化,泡沫破裂。而中國需要的是經濟和就業(yè)的穩(wěn)定,出口恢復能頂住政府投資日益遞減的功效。盡管中國跟那些將貨幣掛鉤于美元的國家一樣,將為此付出“進口”越來越嚴重的資產泡沫和物價通脹的代價,但總的來講雙方還是各取所需。
重申一下,人民幣匯率是政策變量,不是市場決定的,市場只能猜謎。如果外部壓力不強,宏觀當局調控路徑的選擇肯定是先對內緊縮,收貨幣,看看通脹演化;只有等到壓不住的時候,才會有動匯率的考慮。
從對內緊縮來看,中國貨幣擴張退出的關鍵在于信貸 。
很多人緊盯著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而事實上,中國的貨幣擴張幾乎全靠微觀機制(銀行加杠桿)完成。2009年中國人民銀行的基礎貨幣投放增速剛剛達到兩位數(shù),全年多數(shù)月份都處于凈回籠狀態(tài),但是銀行卻放出了接近10萬億元的信貸,貨幣乘數(shù)反彈致使中國的狹義貨幣供應量和廣義貨幣供應量創(chuàng)了近十幾年的新高。
擴張如此,退出亦如此。
同樣的,只要微觀機制被嚴格鎖定,如銀監(jiān)會的資本約束和撥備提高,貨幣流通速度就要下行。2010年的貨幣擴張肯定會顯著下降。當然,從2010年1月份前兩周的情況看(傳言前兩周信貸新增已經突破萬億元),恢復嚴格的信貸額度管理依然是中國宏觀調控最有效的手段。
坊間流傳甚廣的一個觀點是,因為這一次是政府主導的經濟刺激,所以政府不會實質性收緊流動性,“所謂10萬億元信貸,一收就可能有5萬億元壞賬”。這話對,也不對。
關鍵是要分析企業(yè)自己為預防2010年的緊縮,預留了多少存底。
2009年有一個顯著的現(xiàn)象就是企業(yè)存款的增加非常驚人,全年有5萬億元的增長,增速高達38%,比各項存款的增速要高8~9個百分點。這證明大量信貸資金并沒有被企業(yè)支用,沒有形成資本形成。另外還有一點,在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中,來自信貸的資金規(guī)模比銀行貸款統(tǒng)計中的中長期貸款規(guī)模要低出許多,達萬億~萬億元。但是在正常年份中,這兩者的規(guī)模是相差無幾的。這是2009年一個非常奇特的現(xiàn)象,只能說明,有大量資金沒有被企業(yè)使用,沒有變成固定資產投資的完成額。因此,即使2010年信貸緊一點,規(guī)模在7萬億元以下,也不會造成4萬億元投資項目的“爛尾工程”。
既然調控的核心是信貸,我判斷,中國人民銀行會以最常規(guī)的流動性管理組合應對:逐漸抬升貨幣市場利率+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或差別準備金率+定向央票,以此約束銀行的信貸擴張能力。
中國人民銀行的謹慎主要是基于貨幣政策效率不佳。
如果被調控的主體不在資金運用的邊界上(超額準備金率在3%以上,主要銀行貸存比降到60%),數(shù)量工具的效果將顯得相對有限。
如果經濟體中融資主體對利率缺乏相應的敏感性,除非非對稱加息(只加存款利息率),否則利息調整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錯配。因為利息調整是對于全社會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經濟體中的弱勢群體(私人資本和中小企業(yè))每次都是受損的對象。
盡管我認為加息不會作為宏觀當局主要的調控政策來考慮,但或許會有避免實際負利率的跟蹤加息。
如果2010年上半年嚴格執(zhí)行信貸從緊,如果美元不出現(xiàn)失控和大宗商品價格的超漲,2010年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將呈現(xiàn)前高后低,新漲價因素由總需求決定,我們預測在2%。而全年翹尾價格因素的高點將出現(xiàn)在6月和7月,幅度達到,考慮到新漲價因素的月度波動,2010全年月度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高點或不會突破4%。
如果物價前瞻性變化趨勢如此,2010年上半年或會出現(xiàn)一次加息,但連續(xù)加息的周期難現(xiàn)。
(根據(jù)2010年1月在瑞銀年會上的演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