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早年的發(fā)展模式是“低成本擴張,做大做強”,單一的數量級要求讓青啤在后期整合過程中吃了不少苦頭。如果不改變這種單一的增長方式,青啤的發(fā)展很難穩(wěn)健,很難實現質量與內涵的提升。后期,青啤踐行整合與擴張并舉,在思路上把低成本擴張?zhí)岣叩脚c自我滾動發(fā)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從而在做強做專的基礎上實現快速做大。
行動指南
從追求規(guī)模優(yōu)勢向打造競爭優(yōu)勢轉變,規(guī)模與競爭力辯證統(tǒng)一,是企業(yè)理性的升級之路。
8月10日 江輪入海
青啤江輪入海第一步的規(guī)劃就是,打造我們的戰(zhàn)略管理系統(tǒng),建立匹配的數據分析和運行機制,換句話說,江輪入海,需要解決船體從江輪到海輪的升級、導航能力和駕馭能力的提升。通過江輪入海的轉型,我們的組織、人員、文化、品牌、資源等結構得到了實質的改變,增強實力的江輪為順利入海作好準備。
——摘自金志國著作《一杯滄海:我與青島啤酒》
背景分析
計劃經濟時代的青啤,暢銷全國、供不應求,如此背景下,根本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擁有自己的銷售網絡。在金志國看來,1996年以前,青啤只是全國最大的啤酒生產車間而已,“那時候青啤沒有自己的銷售公司,一把手用一支筆就可以把啤酒全部銷售出去,因此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作為較晚進入市場競爭的企業(yè),青啤也吃盡了苦頭?!苯鹬緡貞浀?。
接任青啤總裁之時,金志國將多品牌的青啤比喻成一艘由幾十支舢板集結而成的“江輪”?!爸苑Q之為江輪,是因為那時青啤身上計劃經濟的影子猶在,還不完全具備全球市場競爭的基本能力”。金志國深知,江水并不平靜,暗流涌動,江流匯成海的自然規(guī)律讓他很是清楚“青啤”號的下一站必是順勢而為,盡快進入國際領域的商海。對江輪的改造迫在眉睫,但是,江輪入海該從哪里起航?
“市場經濟的大潮沖擊青啤的時候,我們依然沒有自己可以控制的網絡。所以我們拿出建工廠的資本來建市場,建我們自己的網絡?!苯鹬緡f。伴隨著“高起點發(fā)展、低成本擴張”的“大名牌戰(zhàn)略”的推進,青啤開始有意識地在全國鋪設銷售網絡。在青島當地生產的青啤主品牌,在全國50多個點形成的蜘蛛式網絡,形成了青啤主品牌銷售的廣域網。當年,青啤在全國17個省市收購、兼并、新建的生產基地,形成了青啤系列產品在基地市場的區(qū)域網。至2002年,青啤已經在全國形成了主品牌、系列品牌,廣域網、區(qū)域網相結合的復式網絡。
青啤正在從計劃經濟這條“江”駛入國際市場這片“汪洋大?!?。
行動指南
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一定要采用不同的發(fā)展戰(zhàn)略,要與時俱進。如果要繼續(xù)生存下去,就必須變化。等意識到企業(yè)不得不變化時,往往已經為時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