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
在唱片行業(yè),制作人(producer)是負責監(jiān)督母帶從開始到結(jié)束,包括混音和編輯,這一制作過程的人。制作人管理一個由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團隊,他們負責安裝監(jiān)聽設備、混合不同的音軌和在后期制作中重新混音。他們通常負責整個錄音過程,并決定應該選用哪首歌曲,什么時候唱片已經(jīng)足夠好,等等。制作人通常自己就是音樂家,能夠在錄音過程中輸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例如甲殼蟲樂隊的一位制作人就建議在“Eleanor Rigby”等歌曲中加入管弦樂。這個建議后來產(chǎn)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不僅影響了甲殼蟲樂隊,同時還對許多其他樂隊如心情布魯斯(Moody Blues, 歌曲有“Nights in White Satin”) 和 The Who (專輯Tommy) 產(chǎn)生了影響。
唱片藝術家
在這個團隊中最顯耀的成員無疑是唱片藝術家。他們當中大部分人開始是在本地的俱樂部,然后在巡演中建立起自己的知名度,最后他們會參加正在巡演的知名樂隊的開場演出。大部分藝術家,包括那些能夠制作試聽帶的歌手,從來都得不到一個為廠牌錄制唱片的機會。今天有少數(shù)不知名的藝術家,在一些電視節(jié)目如《美國偶像》和 《老爹組樂團》(Making the Band)的幫助下,幾乎一夜之間獲得了國際性的聲望。除了這些引起轟動的例外情況之外,大多數(shù)藝人在音樂界都面臨長期和艱難的跋涉。
制作團隊的其他成員
唱片制作過程還包括那些專業(yè)從事錄音棚工作的音樂家和將原創(chuàng)歌曲與器樂、背景人聲和其他音樂要素進行配合的編曲(arranger)。專門從事歌詞創(chuàng)作的詞作者(lyricist),也可能需要到場協(xié)助工作。
版稅和表演權(quán)組織
版稅有兩種類型:(1)藝人版稅和(2)歌曲創(chuàng)作者和出版者版稅。藝人從包含其作品的CD、磁帶、黑膠唱片以及合法下載服務的銷售中獲得版稅。如前所述,許多藝人都抱怨他們受到了不道德唱片廠牌的欺詐。當唱片在電臺或電視臺播放時藝人無法賺取版稅。這種做法的依據(jù)是版權(quán)法,而且當廣播電臺播放這些歌曲時,能夠促進CD和磁帶的銷售。歌曲的創(chuàng)作者和出版者,則從電臺的播放和其他公開演出以及唱片的銷售中賺取版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