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電影:夢工廠的魔術(7)

認識媒體 作者:(美)喬治·羅德曼


電影制片公司壟斷的終結

伴隨著大電影制片公司壟斷的崩潰,電影黃金時代走向了終結。在整個20世紀30、40年代,那些地位穩(wěn)固的大公司的競爭對手們向政府抱怨說,新的電影制片公司幾乎無法涉足該行業(yè)。在一個濫用垂直整合經營(見第1章,18頁)的經典案例中,像派拉蒙(Paramount)和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MGM)這樣的大電影制片公司,不但擁有自己的電影院,而且拒絕放映競爭對手的電影。在長達十年的訴訟之后,1948年美國政府迫使電影制片公司出售了名下的電影院,同時也禁止搭配訂購和隨機訂購。這個被稱為“派拉蒙判決”的案子給了電影制片公司致命的一擊,直到20世紀80年代里根政府放松管治后,它們才得以重新?lián)碛须娪霸?。不過,電影業(yè)最危險的敵人是電視。

對抗電視

電影院觀眾人數(shù)在1946年達到了頂峰,之后數(shù)量的下降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美國家庭紛紛搬離了城市。在“二戰(zhàn)”后的繁榮期,人們搬到郊區(qū)去養(yǎng)育子女,完全把電影院拋在了腦后。郊區(qū)的居民必須長時間工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們會更多地將閑暇時光和可支配的收入,用于給汽車美容和修剪草坪,而不會花在看電影上。

與小屏幕競爭

為了與電視開展競爭,電影產業(yè)必須重新為自己定位。小型的郊區(qū)電影院出現(xiàn)了,同時出現(xiàn)的還有汽車影院,這讓缺了汽車就沒法生活的郊區(qū)居民能夠在汽車中看電影。9電影的技術也開始發(fā)生了改變;聲音系統(tǒng)得到改善,寬屏幕也開始得到應用。他們給這些屏幕起了帶有未來主義色彩的名稱,如“變形畫面寬銀幕電影”(Cinemascope,這種屏幕的寬度為高度的2.5倍)和“全景電影”(Cinerama,這是一種弧形、環(huán)繞四周的屏幕,需要多部放映機來放映電影)。

無法戰(zhàn)勝,就加入他們

雖然電影一方面在奮力與電視展開競爭,但另一方面它也開始利用這個新的媒介來賺錢。1949年哥倫比亞電影制片公司的一家子公司開始為電視制作節(jié)目,包括《福特劇院》(Ford Theater)和《爸爸最懂》(Father Knows Best)。1953年,電視網從直播轉向錄播,于是電影制作單位就更加積極地參與了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1955年,好萊塢開始為電視臺提供老電影,到20世紀60年代末,電影制片公司制作了大量專供電視臺播放的電影。今天每家電影制片公司都成為重要的電視節(jié)目制作單位。實際上,現(xiàn)在大部分黃金時段的電視節(jié)目都是由電影制片公司制作的。今天許多電影制片公司的擁有者其實就是電視臺的擁有者,這似乎又成了對早期時代的一種回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