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傳媒的影響:了解媒介研究和媒介效果

認識媒體 作者:(美)喬治·羅德曼


結(jié)論概要:有些孩子,有些時候

施拉姆的研究最后形成數(shù)百頁的報告,對孩子們使用電視的某些特定方面作出了結(jié)論。他的結(jié)論概要如下:

對有些孩子來說,在某些條件下某些電視節(jié)目是有害的。對處于同一條件下的其他孩子,或者當同一個孩子處于不同的條件下時,這些節(jié)目也可能變得有益。對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在大多數(shù)條件下大多數(shù)電視節(jié)目則無所謂好壞。

整體上來說,施拉姆的結(jié)論很準確,在科學上站得住腳,同時也很誠實。但是對很多人而言,它的結(jié)論顯示出實驗研究根本無法揭示傳媒的真正影響。故此許多學者開始更多地從批判角度而非科學角度來看待傳媒的影響。

麥克盧漢與文化研究

到20世紀60年代,許多學術研究者對一種被稱為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y)的研究形式產(chǎn)生了興趣。文化研究所依賴的不是可控的實驗或統(tǒng)計,而是通過細心的觀察和思考來開展研究。在文化研究中一個最著名的研究者(雖然不是最早的研究者)是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18麥克盧漢是加拿大的一名英國文學教授,他認為是傳播技術的性質(zhì)本身而非它所承載的內(nèi)容,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變化--即他所做的那個著名的論斷:“媒介即信息?!?/p>

對麥克盧漢來說,電視的好或壞取決于人們使用電視的方式是科技白癡的想法。他認為不管電視的內(nèi)容如何,電視這種媒介都會扼殺個人的批判能力。平面媒體尚能鼓勵人們開展邏輯思維,因為它需要進行理性和按部就班的解碼,但電視卻能一下子提供所有不具備邏輯秩序的信息,以這種情緒化和視覺化的方式而非理性和線形思維的方式來鼓勵非理性思考。

麥克盧漢是技術決定論的堅定信徒,他相信新技術的出現(xiàn)有時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社會(見第3章)。他將他的想法發(fā)展成一種近乎神秘的“探索”而非可驗證的理論。他的格言是雙關語而不是平鋪直敘的論述。在某個時候,“媒介即信息(message)”成了“媒介即按摩(massage)”,暗示大眾傳媒對其使用者溫柔地進行按摩,直至他們忘掉一切,并用這種方式來摧毀他們的理性和批判思考能力。麥克盧漢同時還發(fā)展了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理論,并認為萬里之外不同文化和不同國家人們的信息,對媒體消費者來說就像鄰居家發(fā)生的事情一樣容易理解。

麥克盧漢寫了十幾本書,其中最有名的著作是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有些評論家形容這本書 “寫得太過于復雜而無法閱讀”。19但是因為其理論的深刻,麥克盧漢生前被喻為研究媒體的大家。1980年麥克盧漢去世后,許多人也稱他為媒體的先知,因為他的想法似乎對當代世界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2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