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可怕的硬能力崇拜

“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 作者:于智博


 

這是一個曾報道過的令人心酸的故事。家里來了客人,孩子的媽媽讓5歲的女兒回里屋背唐詩,自己在客廳招待客人。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抵御外屋熱鬧的誘惑,自己在里屋背詩?她當然會“人來瘋”。客人走后,媽媽的憤怒終于爆發(fā):“你現(xiàn)在不學習(一定會輸在起跑線上),將來被社會淘汰怎么辦?”激怒之下下手過重,孩子竟不幸被打死了!

類似這樣的硬實力崇拜現(xiàn)象,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朋友姐姐家有個16歲的兒子。由于他媽媽一直注重營養(yǎng)和學習,所以,這孩子長得很高很帥,同時成績優(yōu)秀,家人都為他驕傲。有一次,朋友帶自己5歲的孩子到姐姐家吃飯。飯桌上,這位16歲的大哥哥沒有絲毫不安地把整盤排骨拿到自己面前全部吃光了,從始至終沒有半點禮讓5歲小弟弟的意思。而他的媽媽,看到兒子這樣能吃,想到他會長得更高更帥更聰明,心里被得意塞得滿滿的,竟然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有任何不妥……

1990年,單位來了一位國內(nèi)排名數(shù)一數(shù)二的名校名系畢業(yè)的高材生,人人都喜歡她的聰明和美麗??墒牵瑳]過多久,她的表現(xiàn)就讓大家目瞪口呆。本來大家很不理解這么一個名校優(yōu)等生怎么會表現(xiàn)如此差,后來看到她的媽媽就明白了。這個媽媽認為自己作為母親:第一,把孩子生得這么漂亮,又養(yǎng)得身材高挑;第二,把她培養(yǎng)上了No.1的名校名系。這說明自己對孩子的養(yǎng)育實在是再成功不過了,任何工作單位理所應當給她這樣“出色”的女兒一個讓她滿意的前途和工作環(huán)境,工作中發(fā)生任何錯誤,都一定是別人的問題?,F(xiàn)在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誤區(qū),覺得孩子學習夠好,長得夠高夠帥,總之,硬實力夠強,自然會前程似錦……

引發(fā)硬實力崇拜現(xiàn)象的就是那句著名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不僅熱衷胎教,出生后還要求月嫂在換尿布時給孩子背唐詩,以便抓緊時間讓孩子在起跑線“奔跑”;幼兒園、小學生就更不用說了……人們完全忘記了人才培養(yǎng)除了硬功夫,更需要軟實力!注重早期軟實力開發(fā)的智博父母在孩子身上下的功夫,特別值得正在全力想贏在起跑線上的父母和孩子參考。

早在2005年,新華網(wǎng)就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大學生“軟實力”不足導致就業(yè)難》,文中很不客氣地指出:聽起來是大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可能比不上一個高中畢業(yè)的老員工,主要原因就是“軟實力”不足。

那么,什么是軟實力和硬實力呢?19世紀80年代,哈佛大學的約瑟夫·奈教授提出了很有影響力的“軟實力”概念,從此被人們在各種領域廣泛引用和擴展。一般來說,硬實力是達到各種考證考級考試要求所具備的實力。軟實力則是課堂和各種考證考級都無法涉及和檢驗的能力。硬實力是可以復制的,它們無法讓你成為不可替代的人才。如果單單具備這些能力,即使你很出眾,在三四十年的工作經(jīng)歷中,還是會難逃被替代、被淘汰的命運。軟實力則會彰顯你的 “不可替代”。創(chuàng)新能力、自我發(fā)現(xiàn)能力、體育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當眾演說能力、個性塑造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等都屬于軟實力。

2008年,歐美很多媒體把約書亞·龐稱為“英雄”。他作為名校畢業(yè)的銀行家,在金融危機中失業(yè)后,放下身段,身披“求職三明治”,走在華爾街上公開找工作。這位5個孩子的爸爸很快就在大裁員的悲涼氣氛中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名校背景沒有讓他保住工作的情況下,創(chuàng)新、勇氣等軟實力使他再次成功??上У氖?,家長和孩子們長期應付學校的成績和課外輔導班的作業(yè),對軟實力的培養(yǎng)卻被嚴重忽視了!而缺乏軟實力的結果是:其硬實力成了“紙上”能力。

近年來人們強調(diào)的“贏在起跑線上”,實際上是在硬實力或者知識學習方面的早期過度開發(fā)。真實的人生不是賽跑,如果一定要和賽跑比,也更像跑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沒有人看重在馬拉松比賽中是否能“贏在起跑線上”!

小時候僅僅成績差,其實并不一定會對一個人的人生產(chǎn)生影響,可怕的是,因為成績差導致的被歧視、被拋棄的頹喪感,更可怕的是,認定自己輸在了起跑線上就輸?shù)袅巳松?,進而從根基上動搖了孩子的自信!

現(xiàn)在已經(jīng)非常自信的于智博,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智博去美國后又不幸再次陷入底層……但是,他最終一步步爬上來了?!拜敗边h遠沒有高喊口號的人說得那么可怕。這也是他把自己的經(jīng)歷和盤托出的意義,他將實實在在地給那些在老師和同學眼里“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打氣,也提醒那些“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于智博能夠成功,他的成功能夠復制,意味著每一個有個性的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有潛力的人才。

智博的經(jīng)歷還告訴你,真正的成功不是考上名校,是找到自己的最佳匹配,按照自己的個性設計人生規(guī)劃并實現(xiàn)它。拯救中國男孩確實有可操作的路線!

好孩子不是“培養(yǎng)”出來的,是“放養(yǎng)”出來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