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和韓梅梅是近年來社會出現(xiàn)“集體懷舊”事件的最大話題,將懷舊主體設(shè)定為兩個根本不存在的英語課本人物角色,說來確實令人有點兒匪夷所思,但也的確是社會共同意志影響的結(jié)果。表面上看,讓人感覺荒誕,實際上卻是奔三的“80后”們對自己青春的集體緬懷,也是對人生純純階段的黯然回味。這里的潛臺詞可能是:我們不再有那些純純的小曖昧,集體告別純真年代,變身為渾身武裝了生存本領(lǐng)每日疲于奔命的社會中流砥柱。
整個社會看到,一代人通過懷舊,久久凝望自己來時的路。很多時候,我們并不覺得往回看也是必要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一再暗示“向前,向前”,結(jié)果就忘了當初為什么要向前?;蛟S,季老覺得通過懷舊去追思那些當年并肩走過的人,集成他們的高尚思想,是懷舊的最大報酬。但個人看來,懷舊對靈魂的最大凈化,就是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80后”的懷舊也許還有一點兒吊兒郎當和不正經(jīng),但在這表面的嬉皮之下,是對自己來時路的深刻眷戀。包括我們整個社會,都在不知不覺地進行懷舊。最典型的就是文化界近年來強勁興起的“國學熱”和“中醫(yī)熱”。
前鳳凰衛(wèi)視著名主持人梁冬在電臺搞了一個中醫(yī)節(jié)目《國學堂》,每次節(jié)目開始,都播放一段節(jié)目的廣告語“不扭曲不變形,知道自己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認識生命的本質(zhì)……”這是一句非常具有智慧的節(jié)目廣告策劃,為了糾正我們的扭曲、變形,為了弄明白我們自己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我們需要懷舊,需要重讀經(jīng)典,需要認真坐下來靜心理解我們五千年前的文明和智慧。
在這個物欲橫流、人心浮躁、壓力巨大的社會里,我們深刻地懷念從前的生命智慧,想要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有時候回頭走來時路,未必不是一個真正高效的方法。
可能有很多人覺得“中醫(yī)熱”“國學熱”不具備說服力,那么,如果你有足夠的視野和靈敏度,當會感覺到現(xiàn)在世界各地都在搞一些“復古活動”。例如2009年倫敦宣布的低碳自行車方案,規(guī)定政府在每年8~10月,舉行一系列的自行車騎行活動,以鼓勵人們騎車上班。中國政府也在一線城市推廣每周一天不開車活動,以灌輸大眾環(huán)保觀念,阻止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而在近年來在全球各個地方興起的“慢生活”,更是對城市快節(jié)奏生活提出抗議的復古活動。《新周刊》第327期專題策劃“急之國”中,以高度贊賞性的態(tài)度報道了在韓國首爾舉辦的“第三屆國際慢城聯(lián)盟大會”,極力倡導慢生活,標題是《從慢食、慢城到慢生活,慢的是美的》。
我們由慢到快,又由快到慢,這不是一個走來時路的過程嗎?我們宣揚的自然,宣揚的養(yǎng)生,宣揚的低碳,宣揚的慢生活,說到底,亦是集體懷舊。而這種懷舊,是對我們現(xiàn)實社會狀態(tài)的重新認知。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