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城郭拔,社稷不血食,無生臣。親沒之后,無死子。此社稷之所重于親戚者也。故有城無人,謂之守平虛。有人而無甲兵而無食,謂之與禍居。
——《管子·揆度》【譯文】
當城市被攻破、宗廟不能再祭祀時,臣子都應殉難赴死。父母死了以后,兒子則不必殉死。這就是國家比父母重要的實例。因此,在保衛(wèi)國家時,有城而無人去守,就好比空守廢墟;有人而沒有兵器和糧食,就等于與災禍同居。
這是管子對“以人為本”思想的進一步闡釋,把國家、人、糧食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國家命運的整體。國家破敗,社稷不存,就要家破人亡。然而保家衛(wèi)國的是人民,沒有人民來守衛(wèi),城市就是一座廢墟。但是,如果有人守衛(wèi),卻不能給他們提供糧食等物質保障,這就是國家的災禍。因為這些人不但沒有能力守衛(wèi),而且可能成為反叛者。
一個國家,必須靠人民來保衛(wèi),人民是國家的根本。但是,國家必須為人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人民才有能力和信心保家衛(wèi)國。
管子假設了一個極端的殘酷環(huán)境,把國家、人民和糧食的血肉關系淋漓盡致地表達展現了出來。
只有給員工提供優(yōu)渥的生活保障,危難時刻員工才會跟企業(yè)共體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