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送禮跟做生意不太一樣的地方、雙方可以根據(jù)親疏關(guān)系和待辦事情的大小難易、特意預留出一定的模糊地帶、以便讓大家伸縮自如、保全面子。
如果真是做生意就簡單了、那是一種公開的交易、你那兒有某種具有所有權(quán)或處置權(quán)的東西、我拿貨幣或另外的等價物跟你去交換、一切可以擺在桌面上來談、談成了、一手錢一手貨、談不成、哈哈一笑、買賣不成仁義在、大家都沒有什么損失。
問題的復雜性在于、中國處于社會轉(zhuǎn)型時期、明明每個人都很有商業(yè)味卻都不愿意承認、很多人的職業(yè)分工與社會地位也使他們不愿、不便以商人自居、或被人當成商人。因為在中國、商人的名聲一向不怎么好(所謂無奸不商)。再者、如果你是某級別領(lǐng)導或是國家公務員、你就會被要求為人民服務而千萬不能為人民幣服務、你手中的權(quán)力、資源、被別人眼珠不轉(zhuǎn)地盯著、你是不能拿來進行公開的赤裸裸的交換的。
不過、中國的事情很復雜、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做得說不得、或者說得做不得。但是、中國人又極懂變通之道、混得開的人往往是圓滑的人、不會被尿憋死——不能公開做的、可以藏起來做;不能這樣做的、可以換個法子照收異曲同工之妙。比如說、某些官員、更樂意為和自己關(guān)系好、經(jīng)常給自己送禮的人提供服務、否則、這官就白當了。外國人說沒有免費的午餐、中國人說天上不會掉陷餅、意思都一樣、任何服務都不可能真正免費、所謂的禮品不過是送禮者為了獲得某種資源或機會的成本、而那些官員出售的也正是手中的審批權(quán)、話語權(quán)、指定權(quán)、合同簽訂權(quán)……
這就要求送禮之人必須把送禮弄得越有技術(shù)含量越好、因為你們之間的生意不能大白于天下、所以必須一開始就達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攻守同盟、因為你們除了要考慮交換的標的是否等值、更要考慮或者說真正要應付的、卻是群眾的眼睛和紀檢部門的手段。
小說《青瓷》中的張仲平在送禮方面就很有心得、他做生意的日常工作、就是不斷拉關(guān)系、請客送禮、只是不知道時代在發(fā)展、那些套路是否也在與時俱進。
送禮的第一原則是必須絕對安全、其次一定要投其所好。而要把送禮變成一種感情投資、就必須對對方的興趣愛好有充分的了解。比如說對喜歡附庸風雅的、送金銀首飾就不如送古玩字畫;比如說成功的男人大多有寡人之疾、直接送錢不如變相送色。收錢直截了當就是受賄、美色最多算性賄賂、中國刑法沒有這種罪名、即使發(fā)現(xiàn)、也不過是生活作風問題。換一種方式來說、給別人送禮、特別要考慮的就是別人的喜歡和需要。要是對方不喜歡、錢不僅白花了、他還看不起你。如果你送的東西、正好是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的東西、那就最好了。他很有可能把你當成知己、進而愿意與你交流、你們就可以加深了解、你再求他辦事就容易了。所以送禮的最高境界就是換位思考、送給對方愉悅的心情。
以前送禮多以高檔煙酒為主、現(xiàn)在看來不僅毫無創(chuàng)意、可能還有風險。因為這類禮品早就被廣大人民群眾和紀檢部門盯上了、弄得不好、有可能害人害己。我這樣說是有事實依據(jù)的、如前房地局局長周久耕就因為抽高價煙而被人肉搜索、進而被送進了大牢。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貴的、所以、花同樣多的錢、送的禮不一樣、效果完全不一樣。在一個不太昂貴的禮物類別里挑選頂尖價格的禮物、和在比較昂貴的禮物類別里挑選比較便宜的、對于接受禮物的人來說、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學點心理學會很有用。
除了禮品的選擇、送禮的時機和方式也很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其一、送禮要有理。也就是說、必須事先設計好一套說辭、要讓對方覺得不僅受之無愧、理所當然、還要讓他如沐春風;其二、是授受過程的私密性、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當然、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做到第一點并不難、做到第二點也不難、西方人說上帝無處不在、但上帝沒有中國“綠卡”、不能落地簽證、何況我們受過多年唯物史觀教育、是真正的唯物主義者。唯物的物也是禮物的物。所以、有“禮”可以走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