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離開正題去思考一下啤酒療法(4)

美國啤酒文化之旅 作者:(美)肯·威爾斯


這也表明這件事是多么正統(tǒng)。我們所嘗的10種啤酒中,有8種是手藝釀造的。不過麥克羅和克羅娜是流行的貯藏淡啤酒,并非布拉福德的機構(gòu)里占主導(dǎo)的濃啤酒巨頭所欣賞的類型。濃啤酒巨頭們代表了向19世紀70年代前美國尚未流行貯藏啤酒的時期的回歸。當貯藏啤酒占主導(dǎo)地位時,他們推崇英國和比利時――他們是僅存的兩個濃啤酒占主導(dǎo)的國家。他們還相信濃啤酒由飽滿的酵母在比貯藏啤酒高的溫度上發(fā)酵而成,并且要在品質(zhì)和口味上超過貯藏啤酒以及它的祖先諸如比爾森、伯克斯、馬曾斯。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甚至覺得即使是貯藏啤酒的佼佼者,如由捷克、荷蘭以及德國所制造的,仍然是平淡無味的。

不管怎樣,我們還是打開了麥克羅酒,每個人都給自己倒上一點。

“注意里面的香味,”布拉福德像在吟詩,晃動著他的酒杯,“她明亮柔和……喉嚨里覺得辣辣的么?那是啤酒花。”

我不得不承認,我好多年沒喝過麥克羅了,過去也沒聞過它的氣味,更別提花時間去注意它的啤酒花味道了。不過我盡義務(wù)般地嗅了嗅自己的杯子,覺得他說得沒錯。開胃菜是用百威和芫荽葉腌的鮭魚,味道不錯,就是感覺不出什么啤酒味。不過這可能就是要點。加在食物中的啤酒,正像廚師戴路西稍后所解釋的:并不是主角,而同油和香料一樣只是幫助提味罷了。

我想知道布拉福德對克羅娜會怎么說。這陣子它以瓶子口的那塊石灰以及關(guān)于炒股高手吉姆·巴菲特的廣告而廣為人知。我曾在墨西哥海岸的幾個地方喝過這種酒。我發(fā)現(xiàn)在炎熱的天氣這種酒口感尤其好,不過對于美妙的啤酒品嘗會來說,選擇這酒有點奇怪了。

據(jù)我所知,克羅娜在1960年代就已經(jīng)進入美國了。它是由一位美國年輕探險家在墨西哥游歷時發(fā)現(xiàn)的,并得到他的稱贊。從那時起,它就開始大量涌入美國市場。到1997年,克羅娜就已經(jīng)超過喜力成為美國進口量第一的啤酒(喜力自1930年就一直是第一位)。事實上,從銷售量來看,克羅娜在美國國內(nèi)排第六,在世界范圍內(nèi)排第五。

不過最令人驚訝的事發(fā)生在80年代后期,墨西哥蒙德羅集團擁有的克羅娜經(jīng)受了其歷史上最異乎尋常的中傷之一。內(nèi)華達喜力分銷商的推銷員們,由于嫉妒克羅娜的經(jīng)營業(yè)績,便散布謠言說克羅娜釀造廠的工人在啤酒裝瓶前在其中小便。結(jié)果整個事件成為《華爾街日報》在1987年一個專題的題材。最后該分銷商被克羅娜的進口商告上法庭,被勒令賠償原告300萬美金損失,并收回誹謗,公開道歉。到2002年,克羅娜的年銷售額已經(jīng)達到9000萬箱。

布拉福德也認為克羅娜擁護者甚多,說這種啤酒“口味清新,隱約有柑橘的味道”,并且用了一個葡萄酒的類比:“容易上口,就像馨芳葡萄酒”。

我懷疑布拉福德只是形式上的禮貌罷了。不過當我后來問到另一個波士頓啤酒公司資深濃啤酒人士吉姆·科赫對克羅娜的看法時,他表現(xiàn)出出人意料的贊許:“它的口味獨一無二――像是葡萄蘇打發(fā)酵酯。你永遠不可能把它和百威以及米勒混在一起。它介乎于百威和喜力之間?!?/p>

這時我對德國人梅塔格在錨釀酒廠對我說的話有些理解了。他告訴我說:“你要知道,一個人要是喝過了克羅娜,就再也不會回頭去喝百威了?!睋Q種說法就是,手藝釀造者們對于進口啤酒都很寬容、理性,認為它們是連接鐘情于百威、米勒、科士艾品牌的大眾飲用者和小釀造世界的橋梁。這就好比說大麻會導(dǎo)向海洛因――除了暈眩(假如你是位手藝釀造者)是確實存在的。

布拉福德接著講到了更多的外來啤酒:鵝島的巫果布朗濃酒 (芝加哥);塞繆爾·亞當斯的波士頓祖?zhèn)鳚饩?(波士頓);安德森谷的巴尼平脆燕麥烈酒(布維里,加利福尼亞);迪修特斯的比尤特黑酒 (本的,俄勒岡);新格勒伍斯比利時紅濃酒(新格勒伍斯,威斯康星);奧蒙崗的艾比濃酒(庫珀城,紐約)。我一直在想這到底同葡萄酒的品嘗有多相似,盡管布拉福德堅稱,雖然模式上或許借鑒自葡萄酒,可是啤酒作家邁克爾·杰克遜“無疑開創(chuàng)了一套真正的啤酒語匯。我們談?wù)擕溠?啤酒的平衡,一些實際上適用于啤酒的事情?!?/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