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具有治療作用的常用食品(4)

中醫(yī)是怎樣用藥的 作者:王明輝


 

十、蓮子(附:蓮須、蓮心、蓮房)

提起蓮子,大家都很熱悉。食品店里的冰糖蓮子以及蓮子粥、八寶飯等都以蓮子為主要材料。蓮子因主用其肉,故常名蓮肉。產(chǎn)于湖南的叫湘蓮,可分白蓮、冬瓜蓮、紅蓮三種;白蓮蓮房(蓮蓬)大,結(jié)子密,蓮子呈圓球形,肉肥壯堅(jiān)實(shí),質(zhì)量好,產(chǎn)量高;冬瓜蓮蓮蓬大,子稀,蓮子兩頭尖,腰鼓形,似冬瓜,肉質(zhì)次之于白蓮;紅蓮蓮蓬大小不一,蓮心內(nèi)凹,蓮子小而長,似羊屎粒,肉味澀口,質(zhì)較次,一般多以此入藥。立秋后為采摘蓮子的盛期,秋分后多采收完畢。

蓮子為睡蓮科物蓮的干燥成熟種子,有補(bǔ)養(yǎng)心脾、固澀精液和減少腸蠕動的功效。蓮的干燥雄蕊即蓮須,又稱蓮花蕊,在六、七月間荷花盛開時(shí)采摘花蕊曬干即得,它有清心熱、固腎氣的作用。蓮芯為蓮肉中的綠色胚芽,能清心、去熱。蓮房,又名蓮蓬殼,為蓮的干燥成熟花托,有消瘀、止血的作用。

作藥用時(shí),一般蓮子用量為5~10克,蓮須為3~5克,蓮蓬1個(gè)。

治神經(jīng)衰弱、心悸失眠:蓮肉10克,酸棗仁10克,遠(yuǎn)志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民間亦有單用白蓮肉40克,放飯上蒸熟吃,久服可治失眠、睡不安神或難入睡等癥。

治脾虛泄瀉及病久瀉痢:蓮肉10克,炒苡仁30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5克,共研末,空腹開水送服,每次7克,每天兩次。亦有用蓮肉10克,米適量和塘魚一條,共煮稀粥食,以治小兒身體瘦弱,食不消化,皮膚干燥,頭發(fā)焦枯的疳積。

治遺精滑精、遺尿、尿頻等:蓮須7克,芡實(shí)10克,潼蒺藜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妊娠胎動腹痛:舊蓮蓬適量,燒存性研末,每次7克,用酒送服。

治鼻流鮮血:干蓮蓬一個(gè)燒灰為末,開水半碗沖服。

治多夢遺精、口燥舌干:白蓮肉(蓮心或蓮須)70克,放在飯上蒸熟吃?;蛴蒙忢毸宸?,每日兩次,連服半個(gè)月。

十一、烏梅(附:話梅、酸梅)

提起酸梅,大家一定會聯(lián)想到古時(shí)“望梅止渴”一類的佳話而滿口生津;諸如青梅酒、酸梅湯、蒸糖黃梅一類的食品足資回味。烏梅為薔薇科喬木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實(shí)。未熟時(shí),外皮綠色,被毛茸;成熟時(shí)變黃,稱“黃梅”,果肉味酸,根據(jù)其色味尚有青梅、紅梅、酸梅、梅子等名稱。本品多在農(nóng)歷四、五月果實(shí)尚未成熟時(shí)采摘,經(jīng)過炭火熏制而成,外皮呈烏黑色,故名烏梅。入藥去核生用,炒用或炒炭用,有生津止渴、止血、除煩悶、殺蛔蟲、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等功效。烏梅的每次用量一般為3~10克。因其味酸澀收斂,故多用于正氣虛、病邪衰的病證,而病邪實(shí)盛的則不宜用。

治蛔蟲腹痛:話梅10個(gè)(或?yàn)趺?個(gè))一次吃,每日2~3次。亦可用烏梅丸(烏梅、黃連、黃柏、干姜、細(xì)辛、花椒、附子、桂枝、當(dāng)歸、黨參等藥配伍)治膽道蛔蟲所引起的腹痛嘔吐。

治失音(因多食煎炒食物或煙、酒所致):烏梅2個(gè),咸橄欖5個(gè),竹葉3克,隔年綠茶葉3克,用水一碗煎熟,調(diào)砂糖飲服。

治虛熱煩躁口渴:玉泉丸(烏梅5個(gè),花粉10克,葛根10克,黨參10克,麥冬5克,黃芪10克,甘草3克配伍)以清熱生津止渴。

澀腸止瀉:治慢性痢疾的,經(jīng)常腹瀉可用固腸丸(烏梅5個(gè)炒炭,肉豆蔻3克,罌粟殼3克,蒼術(shù)10克,茯苓10克,黨參10克,木香5克)水煎服。亦可用烏梅3個(gè),茜草科水楊梅30克,干姜2克,黑豆6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

治瘧疾(打擺子):烏梅2個(gè),檳榔10克,常山10克,大棗3個(gè),鱉甲、甘草各7克,生姜3片,水煎,于瘧疾發(fā)作前1小時(shí)服。

其他:以烏梅肉擦牙,可使病人緊閉的牙關(guān)張開;用烏梅炭涂敷,可使體表的瘡瘍胬肉收口。

據(jù)研究,烏梅有廣譜抗菌作用(如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結(jié)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真菌等都有一定作用)。用烏梅膏(以20%鹽水浸泡,剝?nèi)趺啡庠偌哟讚v研而成)外用治雞眼、癟肉、疣痔等。有的還用烏梅合劑(烏梅2個(gè),五味子5克,防風(fēng)12個(gè),銀柴胡2克,甘草12克,白蜜適量)治療支氣管哮喘、尋麻疹、過敏性鼻炎有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