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說:“只有遠遠地回顧歷史,才能遠遠地眺望未來。”因此,就讓我們奉行他的精神,先來回顧一下歷史吧!首先從希臘統(tǒng)治的時代開始……
幾千年來,黃金與白銀無疑是最主要的交易媒介,直到公元前460年的呂底亞(Lydia),為了讓交易更順暢,人們開始把兩者鑄造成重量一致的硬幣,黃金、白銀直到這時才算真正地變成“錢”。而且直到雅典大量采用鑄幣之后,金、銀貨幣才算真正被發(fā)揚光大。雅典是歷史上最早的民主社會,它是最早擁有自由市場機制與稅賦制度的國家。也正因為如此,才使他們具備建造出帕特農神廟(Parthenon)這類公共建筑的可能性。
的確,雅典風光了許多年。凡是學過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它們創(chuàng)造了人類史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偉大文明。同時你也應該知道,它們的文明很久以前就沒落了。至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像雅典這么偉大的文明會消失?答案就在我們不斷重演的歷史教訓之中:人類因為永無止境的貪婪而引發(fā)的無數(shù)戰(zhàn)爭。
雅典因為新的貨幣鑄造系統(tǒng)而繁榮。接著他們陷入了一場耗時更久、花費更大的戰(zhàn)爭中。經歷22年的戰(zhàn)爭,在資源枯竭與財政拮據(jù)的狀況下,雅典人很聰明地想出一個辦法來繼續(xù)資助這場戰(zhàn)爭。他們開始稀釋自己的貨幣,企圖養(yǎng)活國家的軍隊。雅典人福至心靈地發(fā)現(xiàn):如果把由稅收中所獲得的一千枚金幣中混入等重的銅,那么就能做出兩千枚硬幣!你是否聽說過類似的事情?這種做法就稱之為“赤字開支”(deficit spending),很多國家的政府現(xiàn)在幾乎每天都在干這檔子事兒。
這是金、銀有史以來首次被賦予本身價值以外的人為價格。在雅典人發(fā)明這個聰明的辦法之前,所有物品的價格完全采用黃金與白銀的實質重量來計價。而在當時,這更是人類史上的統(tǒng)治者首次發(fā)行的非純金純銀的貨幣,是一種黃金、白銀與黃銅的人工混合物。你可以拿這種混合物來購買真正的純金、純銀,但是它們卻完全不再具有金、銀本身的價值了。
在接下來的兩年中,他們將原本價值連城的金、銀鑄幣變成了一種再普通不過的通貨,理所當然地,這些通貨很快變得幾乎一文不值了。人們很快就感受到了這種貶值效應,因為任何持有純金、純銀貨幣的民眾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購買力居然開始大幅增加。
幾年之后,他們輸?shù)袅诉@場戰(zhàn)爭。雅典從此再也無法享有原本所擁有的榮耀與富足,戰(zhàn)爭失敗的結果便是淪為下一個霸主——羅馬帝國——區(qū)區(qū)的一個省份而已。
因此,史上第一次“通貨”與“金錢”之間的較勁,頭銜榮歸于“真正的金錢”,黃金與白銀則被封為“雅典杯重量級的冠軍”。
暴君焚城錄
繼希臘文明之后,羅馬帝國成為當時的霸主。在羅馬帝國幾個世紀的統(tǒng)治之下,他們有著充裕的時間來精通稀釋貨幣的技巧。如同歷史上各個帝國一樣,羅馬并未汲取前朝帝國的錯誤與教訓,自然注定了重蹈覆轍的命運。
在歷史長河中,許多領袖人物通過稀釋帝國的貨幣來應對戰(zhàn)爭開銷,因而造成了驚人的通貨膨脹。他們將硬幣越鑄越小,或是在每次政府機構收受貨幣的時候,便以課稅的名義硬將硬幣的邊緣削去一些,再將這些削下來的碎屑重新镕鑄成更多的貨幣來使用。同樣,他們也和希臘一樣,將次等其他金屬,例如銅,摻入黃金與白銀之中。更甚者,羅馬人還發(fā)明了非常狡猾的“重訂面額”的手段——他們鑄造出和原來貨幣相似的貨幣,但是賦予它們更高的面額。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Diocletian)繼位后,羅馬貨幣早就淪為鍍錫的銅幣或青銅幣了;在同一時期,通貨膨脹和人民的怨聲載道都達到了頂峰。
00公元301年,戴克里先頒布了臭名昭著的“官方價格公告”(Edict of Prices),公告中聲明:“任何人若進行比官方公定價格高的買賣時,將處唯一死刑?!蓖瑫r還凍結所有薪資水準。其結果大大出乎戴克里先的意料之外,物價仍然持續(xù)不斷上升。店家由于賣出商品卻無法獲利,因此紛紛關門大吉。老百姓不是轉行到薪資尚未被凍結的行業(yè)之中,就是干脆等著領救濟金度日。沒錯,社會福利制度是羅馬人發(fā)明的。當時羅馬帝國總人口近100萬人,而于此時領取救濟金的人口約有20萬人左右。整個帝國20%的人民,都以此維生。
由于經濟非常衰敗,戴克里先實施了擴大內需建設的政策,企圖通過大量征新兵、斥資興建更多的公共建設來降低失業(yè)率。如此一來,瞬間就導致公家單位與軍隊規(guī)模倍增,財政赤字也隨之呈倍數(shù)增加。
如果將當時所有的軍隊支出、日益增加的失業(yè)救濟金以及為數(shù)眾多的公共建設花費加總起來,數(shù)目之大將令人咂舌。這個財務黑洞使得財政赤字加速惡化,而正當財政日益吃緊時,戴克里先居然變本加厲地大量鑄造由黃銅和青銅所構成的輔幣,結果是再次惡化了貨幣稀釋的狀況。
這就是史上首次有文字記載的超級通脹。根據(jù)戴克里先“官方價格公告”中(保存極完整的版本,于1970年出土)記載,公元301年,1磅黃金價值5,000第那爾(Denari,貨幣名稱),但在半個世紀后,1磅黃金居然漲到2,120,000,000第那爾。也就是說,黃金的價格在50年間漲了42,400倍。這個結果造成貨幣無法流通,整個經濟又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時代。
如果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50年前的金價是每盎司35美元。假使?jié)q了42,400倍,那么今天的金價應該是每盎司1,500,000美元左右。從購買力的角度來體會,如果50年前一部汽車平均價格為2,000美元,那么今天每部汽車的平均價格應該高達85,000,000美元。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黃金與白銀再次大獲全勝,法定通貨再次失敗。因此,黃金、白銀截至目前可說是以2∶0領先。
最后,羅馬帝國完全依賴稀釋貨幣與財政赤字來支付軍隊、公共建設、社會福利以及戰(zhàn)爭的花費,終究造成了整個帝國的垮臺。如同歷史上所有其他帝國一樣,羅馬人以為自己可以不受經濟學基本原理的束縛,但事實證明并非如此。
在下一章中讀者將會發(fā)現(xiàn),通過稀釋貨幣來支付公共建設、社會福利和戰(zhàn)爭開支的這種模式,將會不斷地在歷史中重演。而每次類似事件的收場,通常都是非常的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