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在介紹別人的時候常說,他是單位的頭把交椅,意思就是說他最有權(quán)力??梢钥闯觯灰巫鳛橐巫颖旧淼墓δ芤呀?jīng)逐漸退化了,而是具有豐富的延伸寓意,演變成了一個權(quán)力的象征,是在我們漫長的文化進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象征。這對我們今天的生活影響非常大。
那么交椅為什么從一件家具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權(quán)力的象征呢?為什么不是其他家具?說起來這跟皇權(quán)思想有關(guān)。我們知道,交椅是便攜式的?;实鄢鲂械臅r候途中要休息,但他不能自己扛著這椅子,得有人扛著;一旦累了,一定是地位最高的人來休息。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制度中,最高統(tǒng)治者沒有副手,所以只有皇帝能坐下來休息。在他出行的時候一旦累了,就把交椅擺出來,是不分場地的——有可能在路途當中,有可能在行獵的時候,有可能在船上,所以交椅慢慢就形成了一個權(quán)力的象征。后來它深入民間,但一定是年長的、有權(quán)力的人能享受椅子帶來的樂趣和舒適。對于這種逐漸深入民間的文化現(xiàn)象,我們的文人對其進行了歸納,最后使交椅成了權(quán)力的象征。
交椅有不同的形制:圓背的、直背的帶扶手的、不帶扶手的,這其中自然也就分三六九等。首先,有扶手的一定比無扶手的等級高,在這一點上我們跟歐洲的等級觀沒有差異。差異是在靠背。圓背是交椅的初始狀態(tài),但這個不是決定它等級高低的最根本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因為圓背的交椅比較容易攜帶,直背的交椅由于扶手過長,不是連貫而下的,搬起來比較笨重。所以一般直背的交椅都出現(xiàn)在距離生活場所不遠的地方,我們看明代大量的繪畫中,交椅就只是從屋里搬到屋外,說明權(quán)力本身還是在他的家庭當中;而圓背交椅就可能帶到很遠的地方,比如野游、行獵,所以它形成了最高等級的權(quán)力象征。其次是直背帶扶手的交椅,再次就是無扶手的。
有人會想,有沒有可能出現(xiàn)一個案臺前同時連擺兩把交椅的情況呢?交椅一開始沒有形成等級差異的時候,可能會有這種現(xiàn)象,但當它形成等級差異的時候就不會了,這在我們的文化中處處可以體現(xiàn)。比如《金瓶梅》中有這樣的描寫,李瓶兒為討得西門慶的歡心:“上面獨獨安了一張交椅,讓西門慶上坐?!薄蔼毆殹保褪侵淮艘粡?,讓西門慶坐到上面。為什么呢?因為西門慶妻妾成群,每個人都想討他的好,所以把他在家中的權(quán)力夸大了,用交椅來體現(xiàn)。
交椅的特點,首先是分量很輕。宋人陶谷在《清異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轉(zhuǎn)縮須臾,重不數(shù)斤?!薄稗D(zhuǎn)縮須臾”是指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可以打開、收起,“重不數(shù)斤”就是說分量很輕。第二個特點就是腿部交叉,可以折疊,便于攜帶。但這同時也構(gòu)成了它的一個缺陷——由于在“交午處”要打一個圓洞,肯定傷害了木頭,但偏偏這個地方要承重,椅子的受力點就在這個中心部位。中國的椅子大部分是四足落地,承重在四個足上,所謂“立木頂千斤”;交椅則不同,所有的力量都在這個交叉軸心上,讓它撐住全部重量大有難度,所以不結(jié)實。
左圖這把椅子的年份很久了,我們很大程度上都是供著看,是對它的尊重。它還是可以坐的,但太老了,可能沒有那么大的支撐強度了,所以坐的時候要非常小心,否則就有可能坐塌。歷史上有這么一件事。美國明那波里斯博物館曾斥巨資買過這樣一把交椅,他們覺得這種交叉腿的、可以折疊的椅具很新奇,所以買回來以后,允許參觀的人上去坐一下試試。結(jié)果就來了一個大胖子,估計有300多斤重。工作人員不能說他不能坐,別人可以坐,在美國這就可以說是“歧視”,所以這胖子就坐了上去,一坐上去椅子就塌了。他當時非常愧疚,希望賠錢,不過按美國的制度有保險,還比較好,保險公司就進行了賠償,并請了最好的工匠把它修復(fù)。從那以后,明那波里斯博物館就把這椅子供了起來,再也不許人坐了。我們認為古代的東西供著為好,美國人認為親近為好,這有文化上的差異。我們之前講過馬扎,這個椅子就是在馬扎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中國人的改良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