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能讓管理者做到許多事情,但卻并不能保證做得最好。
有人說領導藝術就是一種智慧,就是精心運用和實現(xiàn)手中的權力。管理者經(jīng)營著權力,他們通過發(fā)動他人按照他們的意愿行動來達到目標,他們讓事情發(fā)生,使事情完成。
權力是傾聽他人、化解沖突、說服他人的能力。權力還是抑制破壞性的不滿情緒、防止人們討論可能有破壞性的話題、壓制流言的能力。
因此,在許多人的眼中,管理者就是權力的代名詞,但是,管理者在組織中并不擁有全部的權力,即使是那些最普通的員工也擁有某些權力。權力的大小受職務大小的限制,管理者不能超出職務行使某種權力,也不能在職務范圍內不行使這種權力。用多了叫濫用權力,用少了叫不負責任。
所以說,有多大的權力就有多大的責任。當你是一個管理者的時候,不光意味著權力,更意味著責任(和職務相關的責任)。職責不光是指你“管”的范圍。舉個例子,營銷總監(jiān)的職責不光是對全公司的營銷進行管理,更多的是承擔培養(yǎng)的責任、發(fā)展的責任、激勵的責任。
不要相信權力是萬能的,因為權力不能帶來所有東西。
(1)權力不能帶來激勵。
人的需求是內在的,權力不能夠激勵員工,因為權力不一定能滿足員工的需求。很多管理者會說,誰說我不行,年末的時候,我給他紅包,他不是對我千恩萬謝的嗎。實際上你知道下屬在想什么嗎?他們會說,這是我應得的,甚至還有人會說,早該給我們了,本來按季度發(fā),現(xiàn)在到年底才發(fā),你們賺多少利息啊。
(2)權力不能使人自覺。
權力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人,有可能管理者的意愿剛好是別人想做的事情,更多的時候管理者的意愿跟員工的不一樣,這樣利用權力迫使員工做事情怎么能帶來自覺呢?
(3)權力不能使人產(chǎn)生認同。
有些管理者一拍桌子:“就這么定了!”一次兩次有效果,時間長了,下屬就跟你軟磨硬泡了,甚至當面跟你頂撞。原因很簡單,權力不能使人產(chǎn)生認同。秦始皇當年焚書坑儒不就是想用權力統(tǒng)一思想嗎?他沒有做到。秦始皇沒能做到的事情,我們能做到嗎?
在今天,“管理者”一詞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它已不再是人們心目中強硬的鐵腕象征?!皺嗔Α备嗟匾栏接谟绊憽⒅С?、信任、實現(xiàn)目標等諸多要素而發(fā)揮作用。
管理的過程不再是簡單的命令與執(zhí)行,而是一種將組織與個人的潛力釋放的催化過程。布蘭查德說:“今日,真正的領導權來自影響力?!睓嗔Ρ仨毧抗芾碚咦约籂幦。窍聦儋x予你權力,否則你根本無法指揮他們。
一個“權力萬能論”的信奉者,不久就會發(fā)現(xiàn),單純依靠權力是不可能給企業(yè)以持續(xù)的成長與發(fā)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