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輯 我不是“公共知識分子”(7)

公民心事 作者:易中天


關于治學

學術爭鳴要有三個條件:自由的空間、寬容的精神、真誠的愿望。

問 您曾經(jīng)在訪談中指出,希望中國學術環(huán)境中也能出現(xiàn)“爭鳴”的現(xiàn)象。為什么?

答 這個好像不成問題吧?沒有爭鳴,哪有學術,又哪有學術的繁榮?不過,中國的學術界,似乎更喜歡“自娛自樂”。自說自話,沒有風險,沒有麻煩(至少不怕得罪人),還職稱照評,學官(院長、系主任、評審委員等)照當,何樂不為?學術繁榮嘛,管他呢!

問 在您看來,“爭鳴”需要什么樣的條件?如何才能實現(xiàn)?

答 我想恐怕有三點:自由的空間、寬容的精神、真誠的愿望。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什么會出現(xiàn)諸子的百家爭鳴?就因為當時的士人很自由,當局也很寬容。士人,也可以說是知識分子吧,周游列國,朝秦暮楚,今天跑到這個國家,明天跑到那個國家,反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自由??!各國的君主,諸侯,大夫,也很大度。沒有誰搞“思想言論罪”,更沒有誰一言不合,就拎起刀來殺人。他們頂多也就是不聽你的,然后客客氣氣把你打發(fā)走,打發(fā)得不客氣、不體面,還要挨罵。這才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才涌現(xiàn)了那么多偉大的思想家,春秋戰(zhàn)國也才成為我們民族思想史上的黃金時代。

但是現(xiàn)在呢?就連學術界、知識界,都很難做到自由和寬容這兩條。比方說,我在《百家講壇》講三國、講諸子,就有人跳起來,你一個學中文的,怎么可以講歷史、講哲學?這不是“走穴”嗎?然后馬上扣一頂大帽子:腐??!這可真是好笑。你說這就是“走穴”,那我告訴你,先秦諸子是“走穴”的老祖宗!他們不但“跨學科”,而且“跨國界”。孔子走了多少國家?墨子走了多少國家?孟子又走了多少國家?韓非子,干脆跑到敵國去了。擱在今天,還不得罵成“賣國賊”?

因此,我非常希望知識界,也包括廣大民眾,當你聽到不同觀點的時候,第一不要罵人;第二不要在對方的動機上做道德文章;第三換位思維,想一想對方有沒有對方的道理。有了這三條,我們就能有一個自由的空間和寬容的精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