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輯 我們?yōu)槭裁床徽J(rèn)錯(2)

公民心事 作者:易中天


秦漢以后,貴族慢慢地沒有了。最后只剩下兩個等級:皇帝和臣民。于是,皇帝以外,包括官員,所有人都沒資格認(rèn)錯,只能“認(rèn)罪伏法”。甚至沒有罪,也要聲稱有罪,比如上奏時口稱“誠惶誠恐,死罪死罪”。無罪而稱死罪,哪有真實可言?不過一種“姿態(tài)”。真正的錯誤,也就不會有人去認(rèn)。結(jié)果,認(rèn)罪也好,認(rèn)錯也好,便都變成了“表演”。

認(rèn)錯曾經(jīng)是表演

表演最“出色”的,是皇帝。因為只有皇帝,才有資格認(rèn)錯。方式之一,則是在遭遇自然災(zāi)害時下“罪己詔”。這看起來是“嚴(yán)于律己”,實際上是“自欺欺人”。你想啊,鬧地震發(fā)洪水,是因為皇帝“失德”嗎?那他豈不是神?這就正如他們的“稱孤道寡”,你說是謙虛還是自夸?

然而效果卻極佳。天下臣民,感激涕零;頌圣之聲,不絕于耳。可見所謂“罪己”,名為認(rèn)錯,實為表功;名為自責(zé),實為標(biāo)榜。實際上圣賢們講得很清楚:君子之所以要知錯就改,固然因為瞞不?。ㄈ私砸娭?,也因為有紅利(人皆仰之)。那么,沒人看見,或者沒人捧場,還認(rèn)錯嗎?多半不會。就算儒家主張“慎獨”,做到的也沒幾個。道理很簡單:既然是表演,沒人喝彩,誰肯粉墨登場?

有趣的是,這樣一種表演,到了四十年前“斗私批修”的時候,就成了全民性的。因為所謂“斗私批修”,乃是一場全民的“道德運動”。目的,則旨在把所有人都打造成道德意義上的“君子”。于是,每個人都在“靈魂深處鬧革命”,每個人都在“狠斗私字一閃念”。當(dāng)然,每個人也都要檢討自己,批判自己,甚至痛罵自己。那些把自己罵得最兇的,往往能得到領(lǐng)導(dǎo)表揚、群眾肯定,在掌聲中體面地下臺,甚至成為幫助別人的“先進分子”。那可是中國人最肯“認(rèn)錯”的時期。只不過,事后想起,卻是驚恐莫名和羞愧難言。許多人今天的不肯認(rèn)錯,就源于對那場運動的“心有余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