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范曾自述》:道法自然(下)——老子的哲學(xué)(4)

范曾自述 作者:范曾


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必須是超然物外的,必須從天地萬有的繁文縟節(jié)中解脫;必然是不役于物象而重心智的所悟,遺形而求神的,因為宇宙萬物,不過是宇宙本源——道之所衍生;而當(dāng)畫家做到體道為一時,那最后不過是假自然陶泳乎我,“大自然已成詩人、畫家手中的觥爵,日月星辰、山川湖海、飛羽游鱗,無非胸中憂樂所寄托”(見本人《中國畫芻議》)。

中國書畫家中以大類分之有三,其一曰重靈性、重感悟者,其二曰重寫生、重理性者。前者之作,往往風(fēng)流倜儻,凄惻動人;后者之作則循規(guī)蹈矩,索然寡味。前者如漢之張芝、蔡邕,唐之王洽、王維、懷素、張旭、吳道子,五代之石恪、貫休,北宋之蘇東坡、文與可、米芾,南宋之梁楷、牧溪,元之王蒙、黃公望、倪云林,明之徐渭,清之八大山人、石濤、鄭板橋、李方膺,近世之吳昌碩、任伯年和現(xiàn)代之張大千、傅抱石、李苦禪。其三曰以高度理性馭高度熱情者,上古之王羲之、王獻(xiàn)之,唐之歐陽詢、褚遂良,清之鄧石如、伊秉綬,近代畫家則李可染、蔣兆和是其代表。其中一、三兩類,代有大家,唯第二類則庸才相望,不絕如縷。而畫家某至石景山,見高爐而寫生,爐上之螺絲鉚釘一一畫之,不厭其煩。其最驚人之發(fā)現(xiàn)謂牽牛蟲之觸須可雙鉤,每根凡十四節(jié)。愚鈍若此,可為一嘆。此真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謹(jǐn)毛而失貌者矣。

正由于中國畫家重靈性、重感悟,如老子所謂“澹兮其若海,■兮若無止”,優(yōu)秀的藝術(shù)家的思維如滄海波濤之廣漠,山林旋風(fēng)之激越,因之,往往像米芾之得泉石膏肓、煙霞痼癖,不能自已,靈感之來如兔起鶻落。又如黃庭堅之書法如饑鷹渴驥,勢不可遏,此因黃庭堅書法之風(fēng)格,亦黃庭堅作書之勢態(tài)。而書畫家閱物不尚細(xì)瑣,神韻必出靈府。鄭板橋所謂“刪繁就簡三秋樹,領(lǐng)異標(biāo)新二月花”,正是由靈性感悟的追逐必然出現(xiàn)的藝術(shù)手段。茍畫家唯知應(yīng)物象形,而不知氣韻生動,則正如蘇東坡云“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王國維于《人間詞話》中講:“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于第一流之作者也?!?/p>

記得我曾有詩戲和鄭板橋的題畫竹詩,他寫道:“老夫畫竹郁蔥蔥,最愛清涼滌肺胸。任是祝融司夏政,華堂先已掛秋風(fēng)?!边@是一首有“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的好詩。老先生大概有些得意,有附題云“不知大手筆何以和我也”,大有此詩出后便無詩的意味。而愛與古人作異代知己的我則和之云:“蕭疏豈愛郁蔥蔥,削盡冗繁拂碧空,畫到天機(jī)流露處,江東腕底透秋風(fēng)?!痹诖宋曳磫栢嵃鍢颍悴皇且跋鞅M冗繁留清瘦”、要“刪繁就簡三秋樹”的嗎?你怎么會愛明代夏■、顧安輩的繁枝茂葉呢?你的畫掛起來,秋風(fēng)起于華堂,而我作畫時,秋風(fēng)早起自腕底了。這雖是文人游戲之作,然而都在說明一個道理,說明“道法自然”、體道為一的追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